一个好的运营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三 )


每一个用户运营人员,抽时间一定要好好找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认真读一下 。我们天天讲用户意识,这可不是白来的 。
自我调节和心理修复能力
运营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很多工作可能很枯燥无聊乏味的,做起来毫无成就感,甚至在部门和公司找不到存在感 。运营的很多工作,真到汇报的时候,也许还真找不出几个亮点,汇报的结果不一定客观,何况很多人还不善于汇报,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点我体会很深,毕竟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 。有可能你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到头来在领导面前还不讨好,反而是那些善于汇报,或者阿谀拍马的人,更能讨领导的欢心,觉得不爽,大不了就一走了之了 。
用户运营人员,接触的人,从数量上讲,可能是全公司里面最多的,人心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东西 。用户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让你来处理 。也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被用户出卖了 。
自我调节能力,是每个用户工作者必须学会的,当然这个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工作 。在用户那里碰了钉子,下次注意好就行,凡事别在同一处跌倒三次 。学会修复自己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事,其实也没必要太钻牛角尖,有时候,雨过天晴之后,也许更加美好了 。
归根结底,这是心态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每一个用户工作者必须要努力的 。
自我判断、认知和元认知
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对自己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狂话,不是你说出来,就有人信的,给自己打打气倒是可以,谦虚低调谨慎,有时候更好一些 。
我见过很多工作两三年就出来炒作包装自己的,有些东西,自己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与其做出头鸟,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夯实自己的基本功 。多说几句“我是来学习的”,有什么不好?
做用户工作,每天要遇到无数需要你做出判断的事情,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做到及时判断 。我们讲运营工作的条件反射,其实就是拿到某一项工作的时候,你脑海里会立刻呈现出一个画面和场景,形成自我的基本判断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简单做,运营要耐得住寂寞,难,真的很难 。
认知能力就是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 。很明显,一个人头脑里储存着某种知识是一回事,但当这些知识为他在需要的时候能否加以利用却是另一回事;具有技能和应用该技能是两回事;改进某种作业和对作业改进的了解也是两回事 。对于这些差异,心理学家用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这一术语来加以说明 。所谓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 。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 。专家和新手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对本行知识知道得较多,而且还在于善于应用和组织所知道的知识,也就是说,在元认知能力上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
同理心(换位思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
换位思考是用户工作中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 。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或者我们周围的人,经常做着一些强奸用户的行为 。有很多人的思维逻辑、运营观、价值观,纯属自己主观臆断,说白了就是自己成天瞎琢磨出来的 。如果把你自己换成用户,你自己强奸你自己试试?自己都爽,还指望用户会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