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朋友对我说 , 他六十年代初期玩过上海58-2相机 , 但是拍出的照片并不满意 , 他觉得这种相机拍的照片 , 甚至不如当年西北光学仪器厂出的几十块钱华山小相机 。
文章图片
而小华山相机是仿制的前苏联“斯米钠”相机 , 这种小相机也叫“接班人” , 是给青少年用的 。 华山使用的镜头是40/4.5简易镜头 , 是一款价格低廉 , 却很成功的产品 。
而华山基本就是斯米钠不同品牌 , 光学部分还是说得过去的 , 是成功的产品 。
但上海58-2就不同了 , 它是沿袭了上一代的上海58-1 , 其中镜头一直是软肋 。
文章图片
相机属于精密仪器 , 解放初期上海的机加工已经有一定基础 , 民间也有一大批机加工的能工巧匠 , 仿制相机机械部分并没有遇到太大困难 , 但是镜头就不行 , 这光学部分 , 上海没有能力承担 , 最后选择了眼镜厂做镜头
具体是“摄影镜头采用了长春光机所的图纸 , 上海吴良材眼镜厂加工制作” 。
镜头设计委托了远在东北的长春光学研究所 , 设计了50/2.8天塞镜头 。 而春节光机所是国家重点科研单位 , 现在依然存在 , 据说现在嫦娥卫星使用的相机光学部分就是他们设计的 。
文章图片
但在当年 , 短时间内 , 眼镜厂确实无法做出优质的镜头 , 镜头成了上海58-2的短板 , 作为可以换镜头的相机 , 也没有其他配套镜头出现 。
这对于一款仿莱卡L39镜头系列相机来说 , 换镜头功能几乎没有意义了 。
文章图片
另外就是这款相机的故障率还是很高的 , 而且一旦坏了又不好修 , 所以上海58-2虽然看上去很美 , 但实际操作起来 , 烦心的事情不少啊 。
在生产两年后 , 上照厂和上照二厂与时俱进 , 大步前进 。
而58-2相机被新开发的120型上海201、202、203 , 以及被称为海鸥“神机”上海4型(海鸥4型)所替代了 。
文章图片
在135方面 , 上照二厂又推出上海205(海鸥205)、以及上照厂的仿美能达海鸥DF单反 , 上海的照相机行业迈上了新台阶 , 这一时期是上海照相机工业最辉煌的时期 。
文章图片
但是上海58-1、上海58-2相机作为探索者和先行者 , 对中国相机工业发展开辟道路功不可没 , 虽然现在看它们有不完美与瑕疵 , 但是这两款相机的诞生 , 让上海照相机工业找到信心与发展方向 。
文章图片
两年后生产的上海双反(海鸥4系列)开始走出国门 , 进入了欧洲与东南亚市场 , 这一切都与前期基础 , 与上海58-1、58-2摸索出来的经验有关啊 , 所以对于中国相机 , 上照厂的模仿也是里程碑式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