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农村电商的新进展和新趋势( 二 )


农村电商的这一新进展,让其模式变得丰富多彩,也给各地政府、农村消费者、创业者、投资者、服务商和网商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
这一新进展还带来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平台间的竞争,“蓝海”转“红” 。不久前,我去河南博爱县调研 。这个40万人的县,如今已有20多个平台进入农村市场 。农村电商市场的利益博弈,已经是越来越明显 。农村电商不是only way,而是many ways,多元竞争,是农村电商新进展带来的新局面 。
三、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2015年最后一天,我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一篇文章,叫《农村电商:20年、新变局》,指出从1995年底,中国农村电商走过20年发展历程,可区分为两个阶段,前后大致各10年 。2015年,中国农村电商出现新变局,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发展阶段的转换,会令农村电商许多方面因变而变 。
在我看来,人们可以从动力机制、核心业务和应用效果等三个方面,来划分农村电商的发展阶段 。据此,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农村电商三个阶段的特征 。
第一个10年(1995-2004),我们可以称其为“信息服务阶段” 。其标志性事件是集诚现货网的成立 。其动力机制是政府主导、国家投入;核心业务是依托官办平台,主要开展信息服务;应用效果差强人意,建成的能力大量闲置,应用程度为初级水平 。
第二个10年(2005-2014),我们可以称其为“在线交易阶段” 。其标志是在农村出现了草根网商 。其动力机制,因市场主体兴起带来变化,在原有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商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起市场驱动、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商 。两类农村电商并存、却又各自为战,是这个阶段动力机制的基本特征 。在核心业务上,农村出现了草根网商,可以不出家门直接在网上做交易、获得营收的电商业务 。在应用效果上,农村草根网商赚钱效应,形成市场示范,并吸引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但是随后很长的时间里,它表现为一种市场野蛮生长的过程 。
新变局带来的第三个阶段,从去年开始,我主张称其为“服务体系阶段” 。其标志是电商村乡县三级服务体系建设 。其动力机制上,除了多元主体共同发力外,更表现为两类农村电商开始合流 。尽管培育电商主体仍是主要任务之一,但其核心业务,已不仅仅停留于线上交易,更重要的变化是开始瞄准农村电商乃至农村流通体系中比如人的素质、物流配送,冷链、追溯、营销等服务环节的深层痛点,即围绕农村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发力,从前端的交易沿着产业链向更深处延展 。在应用效果上,目前我们已经看到农村电商在全国快速覆盖,然而国家更希望农村电商通过和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能在供给侧获得更多的正面效果,希望能在助力三农、包括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能否实现这些应用效果,尚待未来用事实说话 。
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的农村电商不仅有量变,更有发展阶段转换带来的质变,以及所谓的“因变而变” 。如果我们现在还把农村电商简单理解为开个网店卖产品,那就out了,因为仅此已远远不够 。
四、落地的服务体系是关键
在农村电商的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建立落在本地的、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为什么?
首先,它是实现国家农村电商发展目标的要求和保证 。去年国办78号文件,明确规定农村电商三个目标 。第一个说的就是这个服务体系 。另外,要实现其他两个目标,即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在应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其实也离不开服务体系做保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