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账户虚拟化实施半年多( 二 )


显然,在用户眼中,银行APP仍然是个很低频的产品 。当然,针对特定的场景,也是刚需,比如你在某家银行做了房贷,那未来30年内,你可能都不会卸载这家银行的APP 。但恰恰大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刚需场景的连接,银行才想通过虚拟账户拓客的 。
而一个低频且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用户兴趣是不大的 。
破局的三个思路
既然是缺乏用户价值的问题,便要从用户价值上着手 。否则,成立再多的联盟恐怕也不会有大的效果 。从提升用户价值的角度看,我想到了三条出路:
一是打造能引流的拳头产品
支付、理财、融资三大产品线,基于使用场景和行业格局等方面原因,银行在支付领域布局的机会已经不大 。
考虑到大量高息互联网理财竞品的存在,银行通过高息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的可行性并不大 。其优势在于智能投顾,现在互联网理财平台发展智能投顾产品,主要面临资质和牌照的难题,因缺乏牌照产品的丰富度上不去,没有多元化的产品自然做不出有竞争力的智能投顾 。
对银行而言,恰恰产品的多元化不是问题,应该抓住窗口期,尽快取得突破,在智能投顾方面,招行已经走在前头,对其他银行而言,需要尽早布局 。
在消费金融尤其是现金贷领域,银行具有低资金成本的天然优势 。同时,借贷又逐渐成为大家的刚性需求,银行有机会在消费金融领域打造爆款产品出来 。就目前来看,瓶颈主要在于风控策略太谨慎,仍然只依赖征信和收入等强信用属性数据进行客户准入判断,导致用户覆盖范围太窄,很难成为爆款 。
二是改变用户运营策略,农村包围城市
如前所述,相比互金APP,银行APP在产品、场景、体验等方面并不占优,同时又失去了先发优势,自然缺乏竞争力 。但是互金APP的主流客群仍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举例来讲,各大网贷平台公布的用户分布中,北上深三个城市的用户占比一直很高 。
意味着,对银行而言,如果集中力量在三四线城市推广自己的APP,还有很大的机会 。当然,前提是需要把APP的部分运营权限下方至二级分行,方便因地制宜推出基于地区特色的产品组合和展示界面 。
这在很多银行而言,也是很大的难题,一是手机银行渠道一直掌握在总行手中,全国一盘棋,缺乏这种下放的先例;二是基层行长期重业务而轻运营,在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储备上,也会面临很大的缺口 。
【银行账户虚拟化实施半年多】三是去APP化,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也是在变相增加产品的用户价值,既然在缺乏拳头产品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不愿意接受下载APP这种“偏重”的模式,那银行大可主动地去适应用户需求,推出去APP化的移动银行 。
比如说与具有雄厚用户基础的互金巨头合作,基于互金企业的APP联合研发新产品,共同服务用户;比如说进一步丰富微信银行功能,不仅仅把它当做促销和优惠信息发布平台,而是将其打造成核心产品申请和使用的平台;比如说微信新推出的小程序,能否尝试研发推出小程序银行,方便用户“用完即走”的使用偏好……
在之前那篇文章的最后,我写到:
“当银行身上的镣铐被松开,大象开始起舞,对互金行业的影响不再是一阵风而是飓风来临,很可能天翻地覆 。届时,很多抵抗力弱的中小机构可能会被这阵风连根拔起,既便是行业巨头,也将难免东摇西晃,甚至部分业务线被收割 。互联网金融行业真的要迎来大变局 。”
本文"银行账户虚拟化实施半年有余,用户为何就是不买账?"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35045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