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成为融资难的重灾区( 二 )


再比如 , 我投的一嗨租车A轮 。创始人章总虽然不是BAT背景 , 但是他统筹运营跟软件管理很强 。在一嗨这个项目中 , 统筹、软件和互联网经验 , 这三者缺一条还行 , 三缺二就有问题了 。关于团队当时在互联网方面的不足 , 我投资后就帮章总找人 。这是我们和很多机构不同的地方 。当初投资雷军雷总时争议很大 。雷总决定做小米的时候 , 分别找晨兴的刘芹和我商量 。小米的A轮是什么样的情况?就是雷总和几位合伙人 , 没有ppt , 有要做铁人三项的战略布局和想法 。很多人当时觉得我错了 , 理由是雷总那时没有硬件经验 , 而手机这行已经倒下很多硬件专家 。我说懂硬件的很多 , 但是你很难在硬件行业里找到一个像雷总这样懂软件和互联网业务的高手 , 以他号召力 , 刘芹和我都相信一定能补足这块当时的不足 。
市场 , 产品 , 创始人特质的匹配是我们GGV看重的三点 , 但是早期投资是一种艺术 , 不是科学实验 。我们接触小红书的时候 , 高端海淘还没起来的时候 , 我们看着小红书也有点担心 , 觉得以社交为核心的产品和高大上的团队虽然靠谱 , 但是市场何时走过拐点 , 我们都不知道 。直到我们仔细研究iPhone , 高端安卓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增长数据 , 我们才决定赌一把 , 但是我们依旧不知道到底增长会有多快 。
所以 , 最后还是得靠VC凭借经验和上述的方法论 , 做一个判断 。有一定的方法论在里头 , 但是这个方法论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去完全证明方法无误 。当然如果在B轮时有数据可证明获取分用户的成本 重复购买率 留存率有机会能成为一个正比循环 , 会大大帮助融资速度 。但这可遇不可求 。所以 , 我认为投资人有好的感觉的话 , 依照自己的方法论 , 能赌的越多次 , 就会越有把握 。
【O2O成为融资难的重灾区】融不到钱的创业者的两条自救之路
雷总早年有一句话 , 早死早超生 , 与其浪费时间做不值得做的事情 , 干个十年没机会做大的业务其实意义不大 。如果只为了撑个面子 , 没什么意义 。除非自己真心喜欢小而美 。我觉得还是尽量花时间去找到行业拐点和风口 , 抓住机会先干起来再说 , 尽全力做好他提过的七字诀:专注 , 极致 , 口碑 , 快 。我觉得这是较实际的建议 。创业一定要干自己想干的事 。千万不要只为了上市 。不然会很痛苦 。
如果融资困难 , 至少有三条路可考虑:
第一条路 , 如果这个项目融不到钱 , 还不如直接加入一个更成熟的团队 , 然后把公司直接解散 , 来年把这个钱还给投资机构 。
第二条路:转型 , 再融资 。虽然竞争对手已经完成融资了 , 但是不代表自己没有机会了 。因为好公司也可能做错 , 最终失败 , 这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唯品会 , 在它之前有很多公司做奢侈品电商 。唯品会当时选择转型 , 不卖国外奢侈品 , 因为供应链不稳定 。所以唯品会选择卖国内的品牌 , 帮他们清仓 。这个转变成就了它 。这个决定要干净利落 , 最怕过于纠结 , 举棋不定 , 反反复复 , 做不了决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