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中心负责人李然介绍 , 鸟巢智慧场馆建设以“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开发为基石 , 在空间维度上 , 操作系统覆盖鸟巢25.8万平方米建筑空间、周边55平方公里城市空间 。 在信息维度上 , 重点关注建筑本体的健康环境、能源优化、设备监测预警、公共安防的运行状态 , 接入周边道路交通及停车数据 , 助力城市的微循环 。 同时 , 面向公众 , 操作系统也提供了公众服务、数字消费能力 。
“这套系统就是为了让鸟巢能数字化感知、运营 , 所以叫做 ‘数字孪生’ 。 ”李然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基于泛载物联网络 , 鸟巢加装了近8000个IoT传感器、控制器 , 能够让运行团队实时掌握场馆内人、车、设备、能源、环境的客观情况 。 在公共安防板块 , 鸟巢在公共区域构建了点、线、面全覆盖的 “无感安防”体系 , 通过AI算法赋能 , 实时识别异常行为 , 针对大型活动人员易走散的场景 , 通过智能分析实现了走失人员的快速寻找;在设备预警与能源板块 , 通过对大型机电设备的实时监测与分析 , 充分挖掘故障隐患 , 将其消除于发生前 , 同时基于用能需求对大型能源设备调控 , 实现场馆的绿色节能 。
今年 , 鸟巢首次布设全面的环境监测保障系统 , 部署了458套环境智能传感器 , 实现对场馆逐层、逐区的风险感知 。 “在我们这套系统中 , 实时数据情况会汇总在屏幕左侧 , 包括PM2.5、二氧化碳、VOC、温湿度等 。 同时 , 通过屏幕中间的模型总览 , 管理者可以清晰定位潜在风险预警的区域 , 进行及时告警 。 ”李然指着正在运行的系统屏幕说 。 而在屏幕的右侧 , 正显示着2877套环境智能终端的实时运行情况 , 包括空调、照明、净化、消杀设备等 , 鸟巢的环境健康指数一目了然 。
基于这个系统的延伸 , 冬奥期间鸟巢还在游客出入口处加装了28台健康环境信息互动智能魔镜 , 为公众提供实时信息发布 。 观众进入场馆时 , 可以使用精准的室内导航服务 , 在场馆里不再轻易迷失方向 , 还可以通过融合5G、数字人民币技术的智能无人零售超市 , 方便快捷地购买冬奥特许经营商品 , 体验数字消费 。
“鸟巢智慧场馆建设项目是科技冬奥重点项目 , 也是大型公建智慧化升级的模式探索 。 ”李然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 , 通过智能场馆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在冬奥上的实践 , 能够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 通过“单体建筑智能化” , 构建“区域建筑智能化” , 进而实现“城市智能化” , 为大型场所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提供北京经验 。
文/本报采访人员 刘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