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商务( 二 )


国美无力维持这样的局面,所以冲锋号还未吹完,国美的电商就已败下阵来 。之后,国美的电商业务放慢了步伐,两年前国美电商创立的季度成交纪录直到今天都没有被刷新 。
2012年,国美电商实现了44亿元的税前销售,2013年萎缩到35亿 。但电商部门依旧是国美的亏损黑洞,过去两年分别给集团带来了7.6亿元和5.4亿元的净亏损 。
电商的折戟并没有把国美逼上绝路,国美此后的发展反而一路欣欣向荣 。2012年第四季度,国美成功扭亏 。2013年,国美的营收恢复了增长,其财务状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巩固 。
细究之后我们发现,国美最近几年在除北京以外的一线城市的收入几乎没有增长,甚至还出现了下滑 。按品类来看,国美来自IT、数码和手机产品的收入增长也非常乏力,而以它们为核心的消费电子被视为是家电零售行业的潜力股 。
退出电商争霸的国美,在二三线市场的传统家电领域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根据国美目前提出的2017年再造一个国美的发展战略,来自电商的收入大约只占未来收入增量的四分之一,传统家电连锁的内生和外延增长仍然被当作增长的主力 。产品差异化和运营精细化是国美目前努力突破的方向 。
国美还提出了与超市、百货联营的发展经营策略 。今年二季度,国美来自该部分业务的营收才刚刚达到1.36亿 。虽然不失为一种思路,但它离支柱业务的定位还差距甚远 。
或许你会认为国美的“龟缩”战略让它丧失了未来,这是一种等死的策略 。但中短期的稳定发展为它赢得了时间,也为它争取到了孕育新业务的空间,比如说超市、百货联营 。换而言之,后端供应链和前端门店是传统零售的核心资产 。只要它的效率够高,成本够低,它的供应链就有价值 。至于说门店,如果零售业真的难以为继,它也可以降级为二房东 。只要有人逛街,门店就有价值 。
换个角度看,以目前中国零售行业的商品和用户能力,盲目拥抱电商反倒像是飞蛾扑火 。
从战略到结果 找到核心竞争力
在基本路线选择的问题上,我们往往过度关注战略的规划,而忽略了战略的落地执行 。举个例子,价格战是所有标品电商不可回避的问题,但价格战究竟怎么打?
从之前许多比价工具发布的统计报告来看,库巴网在大多数品类上一直保持着价格优势,这一点我们也能从国美的财报中得到印证 。而苏宁在分析最近一期的经营表现时,提到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苏宁的价格紧盯京东,但是国美线下门店的价格比京东便宜,苏宁线上线下同价,而目前苏宁连锁门店员工没有改价的权力,由此导致报告期内线下业绩受损 。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家电价格的公式:国美在线≦国美连锁≦苏宁连锁=苏宁易购≦京东 。但是,国美、苏宁、京东的电商表现分别如何?
答案不言自明,京东优于苏宁易购,苏宁易购又优于国美在线 。
京东凭借数码产品建立起了自己正品低价的品牌形象,之后逐渐渗透到家电行业,并且盯着苏宁、国美的连锁零售猛打价格战 。京东一直以3C为主,家电为辅,而苏宁、国美的品类结构刚好反过来 。家电高毛利,而3C毛利极低 。3C的网购习惯相对成熟,而家电网络的市场尚在培养中 。3C是最好的引流品类,家电才是利润款 。苏宁、国美把线下的品类结构照搬到线上,这样的价格战策略真的合适吗?
我们很容易把结果与战略直接挂钩,好的结果缘于英明的战略,坏的结果对应愚蠢的战略 。但实际上,更多情况下,执行的好坏才是影响结果的关键 。苏宁在战略规划上一直非常勤奋,但是它们的落地执行又做到了几分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