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基本款式特征介绍 汉服的五种形制是那几种( 三 )


(2) 直裾深衣:直裾的运用广于曲裾,跨越的朝代仅次于衣裳制 。直裾也有鱼尾直裾,和曲裾原理一样 。
(3) 朱子深衣:朱子深衣则是指根据朱熹的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深衣,直领(没有续衽,所以类似对襟)而穿为交领,裳幅皆梯形 。朱子的影响很大,日韩都是在朱子制度的基础上制作的,或严格执行,或加上续衽 。明朝则提出了更多解释方案 。
●现代使用场合:属于小礼服,在需要正式着装时可以穿着,如参加宴会等 。
三. 通裁制:
(一)基本特点:通裁制是在深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不再上下分开剪裁,而是采用上下通裁的方法,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所以称为直裰,也称直身,流行于宋明,属于男装常服 。
(二)款式辨析:《明宫史》中记载:“直身:制与道袍相同惟有摆在外缀本等补圣上有大红直身袍凡遇大事若过司房或秉笔私自下直房始穿此凡见尊长则不穿其色止有天青黒绿玄青不敢做大红者或亦开摆加衬衣而束本等带者 。”
从上面可以看出直身是加外摆,也有不加摆里面穿衬衣的 。加内摆的是道袍(定陵道袍),因为宋明两代士人喜欢穿道服,所以道袍不是只有道士能穿 。
(三)直身款式:宋明两代的直身在袖子、交领上也存在区别,宋为直方袖,而明朝多了琵琶袖,后期又出现了斜交领(左襟比右襟系得高,y的脚会更往上,更保暖) 。
●现代使用场合:男性常服,同襦裙用法差不多 。
四. 外衣:包括褙子、氅衣和半臂
(一)褙子:主要为直领,两侧开衩,胸前用系带或金属扣固定,流行于宋明,一般为女子穿着 。褙子的长度一种是到脚面,还有一种则是到膝盖 。有窄袖、广袖、方直袖 。内可搭配襦裙、诃子等 。
●现代使用场合:礼仪场合可搭配大袖褙子,平时可搭配窄袖褙子 。
(二)氅衣:男装,一般搭配衣裳制或直身道袍 。有两边开衩的也有不开衩的,胸前有系带固定,因为流行于士大夫间,所以袖子都比较宽大,一般为方直袖 。《明宫史》中记载:“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 。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 。彩、素不拘 。”氅衣是宋明流行于士大夫间的对道教鹤氅改良的一种外衣形式,鹤氅原是用仙鹤羽毛做的披肩,后来道家在道服上绣上鹤也称作鹤氅,宋明士大夫流行穿道服,把原来没有袖子的道服鹤氅改成了有袖子的氅衣 。
●现代使用场合:一般性礼仪场合均可使用 。
(三)半臂:流行于秦汉、隋唐、明朝的一种外衣形式,三个时期的半臂略有区别,男女都可穿,有直领、交领,也有贯头形式的,袖子长度只到上臂,称为半臂 。女子:对襟直领半臂分两种,一种是短衣,一般到腰部,搭配襦裙,半臂放在裙外穿着,流行于隋唐;一种是长衣,一般到膝盖,不开衩,配深衣穿着,流行于秦汉 。交领、贯头半臂一般束在裙内搭配襦裙穿着 。男子:男子的直领半臂是长衣,一般搭配深衣穿着,流行于秦汉 。男子的交领、贯头短半臂则一般搭配裤子穿着,天热可直接贴身穿 。还有一种有摆的类似于直身道袍的半臂流行于明朝 。
●现代使用场合:作为常服使用 。
五. 衣裤制:
一般是为了方便而把下裳改为裤子的穿法,上襦放在裤子外面,或用腰带系住 。
●现代使用场合:适合运动时穿着 。
六. 圆领袍服:
这个比较特殊,所以单独讲 。
圆领袍服盛行于隋唐,一般认为是胡服,属于男装,唐朝女官也可穿着 。因唐朝将圆领袍服定为公服,并且一直沿用到明朝,圆领到明朝已经作为官服融入到汉族婚礼中 。各个时期的圆领也略有区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