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 )


国务院也曾在2015年7月1日下发过《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意见》中第十四条提出目标要“建立产品信息溯源制度”,利用物联网、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 。一周后,也即7月7日,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消费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了“努力构建跨境电商追溯调查工作体系,切实将工作重心转向质量安全追溯调查和责任追究” 。
健全溯源机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在立法层面上,国务院、质检总局以及试点城市相继出台文件,但是大多数文件都仅限在“意见”、“措施”等字眼,很少有落实到实地的强制性要求,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时间表 。
在实际操作层面,各个试点上线的溯源平台多各自为政,多是试点城市相关部门开展,没有形成统一的溯源体系,有的仅仅是地方标准,距离规范化和统一化上有一定距离 。同时,根据媒体报道,现阶段的溯源体系更多只能追溯到商品进境信息,也就是保税仓阶段,对于进口商品在国外生产、流通情况几乎没有涉及 。
参与溯源体系建设的跨境电商企业也并不多,在各项关于试点城市采用溯源体系的新闻报道中鲜有涉及到平台企业名称 。仅有报道的南沙口岸有涉及到的企业也仅限苏宁、京东、唯品会等寥寥几家,更多的企业均处在观望状态 。
同时,在追溯信息上尚存不足,目前阶段追溯的信息多是集中在满足各个试点监管单位和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上进行的,若是要彻底满足市场化需求,还需要很大的努力 。
溯源对商家、消费者、供应链都是利好
采访人员联系了一家参与早期溯源体系对接的进口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于系统开发和对接问题,尚未能大面积应用,正在向更多商品进行技术推广 。
意式生活CEO赵稞指出,跨境进口商品能应用上溯源体系对消费者和商家来说都是利好,特别是对打假和消费者教育都有一定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 。但是在具体执行上具有一定难度,更多的商品都只能追溯到保税区,查询到的信息更多的是局限于物流以及保税仓部分,无法彻底保证商品的溯源效果 。而部分商品本身已经印刷商产品批次号,这其实也是厂家的溯源方式之一 。
万国优品副总经理宁启源表示,目前采用跨境进口商品溯源体系的试点口岸很少,而且仅限于部分商品品类 。建立一套完整的商品溯源需要从厂家生产线就印刷或粘贴上唯一的编码,这对不少企业来说都无法达到这一要求 。完整的厂家溯源需要生产厂家、贸易商、物流企业、国内平台、监管机构等多方面的配合,执行难度相当大 。
根据今年3月份媒体报道指出,经南沙口岸进行溯源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进仓时粘贴二维码的方式进行溯源,而非在生产厂家就进行溯源 。
“很多外国出口商其实是贸易商,并非生产厂家,在境外的流通信息尚未打通,监管难度很大,因此溯源体系推广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赵稞补充道 。
采访人员联系了几位曾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购物的消费者,有人就表示:产品溯源对“海淘”更方便,扫一扫就知道商品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真货,将来购物更有保障 。也有人担心,如果是粘贴二维码溯源,会不会存在假商品贴真二维码的情况出现,溯源形同虚设 。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目前溯源机制尚未健全,但是在欧美等地食物、商品已经开始进行溯源建设,市面上扫面一颗鸡蛋上粘贴的二维码就能知道是哪只母鸡在何时何地下的蛋,当这种技术大面积普及推广开后,国内消费者也能享受到这种溯源机制带来的便利 。现阶段,在国内商品溯源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即使是溯源只能到国内进口商,在涉及到问题商品召回、商品质量安全问责、应对消费者投诉、电商平台内部数据整合、商品真假辨别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