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本项目上有很多的新技术 , 比如自正角技术 , 可以根据电梯的运行角度自行调整平衡 , 始终让轿厢内的乘客保持直立 , 为乘客提供最大的舒适性;再比如无线通讯技术、电滑轨技术、无机械门刀技术、电缸控制技术、变速运行等都是在常规电梯项目中没有使用的 。
难度之二是低温运行 。 普通电梯的运行环境 , 大多是室内 , 一般在零下5摄氏度以上 。 但崇礼的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 。 电器元件、钢材都不能使用常规产品 , 我们进行了超过6个月的调研和测试 , 选用耐低温的材料来解决这一问题 , 对于电器元件反复进行低温实验 , 保证设备在零下25摄氏度时也能运行 。
难度之三是主要部件需要定制生产 。 主要部件如曳引机、控制系统、轿厢等都需要设计定制 , 特别是曳引机、控制系统的定制非常有难度 。 普通电梯的牵引力几百Nm , 但因为这两部斜行电梯的额定载重2000kg , 运行长度长 , 又是变角度运行 , 没有现成的曳引设备 , 我们又定制生产了国内第一台扭矩达10000Nm的曳引机 。
给“雪如意”披上光影外衣
北京冬奥会期间 ,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举办10场比赛 , 其中有6场是在晚上进行 。 每到夜晚 , 数十万盏灯亮起 , 有的灯负责比赛照明 , 有的灯则负责光影效果 。
在顶端的“大圆环”——顶峰俱乐部 , 夜间会有不断旋转的投影画面 , 为比赛场地增添美感 。
这些光影效果由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作设计完成 。
讲述人: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执行项目经理武永平
仅顶峰俱乐部我们就安装了4万多个点光源 , 99台光束灯 , 也就是俗称的摇头灯 。 这只是我们安装的一部分 , 整个“雪如意”用了10万多个灯 。 抛开安装时的低温等难度 , 最难的是怎么让这么多灯按照场地需要 , 指哪儿打哪儿地亮起来 。
我们给灯安上了“智慧大脑” , 也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HAO平台 。 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每一盏灯自动编码 , 从而对灯具的亮度值、颜色坐标、亮度百分比等进行调控 。 我们还通过感应设备 , 收集电流、电压、温度等感知数据 , 通过5G技术 , 将设备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 , 从而实现了对设备的在线率、运营、使用情况的监管 , 对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的预警、报警 , 最终保障灯光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
“雪如意”将举办10场比赛 , 其中6场在晚上举行 。 不同赛事都有专项的国家、国际标准 , 为了能够更好服务于运动员及首次8K赛事的转播要求 , 本次冬奥会首次全部采用LED光源 , 在均匀度、照度级别、照度标准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 既解决了频闪、眩光问题 , 又能更好地服务各种赛事活动 , 满足运动员比赛、观众观看及电视转播需求 。
讲述人: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总经理程大鹏
我们公司主要负责顶峰俱乐部的光影效果 。
“雪如意”的“柄首”顶峰俱乐部前端悬挑高度37.5米 , 外径78米 , 内径40米 。 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复杂的建筑结构与图像拼接、融合上的难题 。
为了达到对建筑的顶部、侧面、底部进行完美的影像呈现 , 我们动用了93台高流明工程投影仪 , 做了上百次的数字融合修正 , 使影像与建筑实现了完美融合 。
观众看到的“雪如意”灯光秀 , 似乎画面一直在旋转 。
这其实是裸眼3D的视觉错觉原理——以“雪如意”为成像介质 , 将旋转动态影像投射上去 , 再结合“雪如意”本体上所安装灯光的递变效果 , 最终形成了数码影像加物理灯光效果相结合的“旋转效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