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 , Steam平台应用总量为99105款 , 其中支持VR的内容为5941款 , 占比仅不到6% 。 即便是头部厂商 , 内容上也没有那么得心应手——Oculus曾砸下大笔资金收买多家内容团队 , 但Oculus Quest 2目前拿的出手的游戏也只有一款《Beat Saber》 。
实际上 , 2014年就被收购的Oculus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都曾是Facebook的“鸡肋” 。 2014年高价收购后 , VR产业第一次泡沫破灭 , 市场在后面六年里几乎没有增长 , Oculus的两个核心创始人也相继离职 。
直到去年年末 , 在扎克伯格的亲自操刀和大力补贴下 , Oculus的VR眼镜销量才达到全年1000万台 。
但补贴无法长久 , 自我造血能力永远是行业有序扩张的前提 。 扎克伯格预计今年Oculus实现扭亏为盈 , 只不过 , 在公司股价全面崩盘、投资者看破“元宇宙”谎言之时 , 这一目标也显得愈发无力 。
在Meta财报暴雷当天 , 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也跳空下跌8.31% , 而A股“元宇宙”概念则在春节前就开始普遍回调 , 中青宝等元宇宙概念公司春节后也已较高点出现超过3成跌幅 。 几番“大跃进”之后 , 元宇宙的泡沫已经濒临破灭 。
不少掘金“元宇宙”的人 , 将当下阶段同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相比 , 因此 , Meta的危机 , 也就不再仅仅是“元宇宙”危机 , 连同国内正遭遇瓶颈和重压的互联网巨头一起 , 2000年科技行业泡沫破灭再次上演 。
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分析师Ian Harnett观点更为直接, 他认为Meta的本质问题在于其估值 。
从基本面来看 , 高估值的科技股一般依赖融资环境 。 以往的低利率环境里 , 科技股的高增长是合理的 , 但当利率抬升后 , 一旦融资出现问题 , 对于科技属性大于科技力的公司而言 , 市场信心很容易发生动摇 。
考虑到华尔街对财报业绩的重视程度 , 即使“财大气粗”的Meta不怕“烧钱” , 在实现真正的技术突破之前 , 投资者们的急切心理很可能促使其转向其他投资标的的怀抱 。
而在“元宇宙”未来长时间难兑现的情况下 , Facebook和Instagram应用程序及占营收绝对大头的核心广告收入、苹果隐私问题、短视频产品变现等仍是短期内投资者更关注的焦点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