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八 )


戴叔伦
其一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
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
《塞上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先在上一联赞颂了武力靖边、匈奴归降的一剑横行之功,而后是讽刺汉高祖刘邦徒然 赞美娄敬的和亲之策,卑下地将汉朝公主嫁与匈奴王单于 。这是一首和亲靖边的讽刺诗 。第二首诗用到了西汉班超的典故 。班超三十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 。但以戴叔伦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想着“生入玉门关”,而是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26.《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卢纶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奏凯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情怀,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全组诗既是一个整体,而每一首又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
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允言《塞下曲》,意警气足,格高语健,读之情景历历在目,中唐五言之高调,此题之名作也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27.《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如空谷流泉,调高响逸 。

王昌龄的诗以13首之多独占鳌头 唐代关于边塞的古诗30首

文章插图
28.《塞下曲》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是唐代李益的七言绝句,是一首边塞诗 。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长期卫边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死如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 。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