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看龙舟压浪飞,鼓声催促笛声悲 。
锦标到手还轻放,转得头来事已非 。
一个“忽看”,就展现了赛场的瞬息万变,一开始还是万马齐发,一眨眼,就忽看一龙舟压浪飞,来到了前面 。而“鼓声催促”,“笛声”低沉,都在告诉我们不能放松,后面的龙舟在紧追不舍 。
即使你暂时赢得“锦标”,锦标到手,你也要赶快放下,赶紧转头 。因为一旦松懈,“转得头来事已非”,你一转头,别人已经到你前面了 。
所有的体育竞赛,赛场的瞬息万变,永远是一个看点!
5. 《潇湘神·看龙舟》,黄公绍世界人民都一样,每到了节假日,都是一片歌舞升平,笙歌催闹,觥筹交错 。在这种节日氛围下,像龙舟这样的活动,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更健康、更欢乐的活动 。我们也更要提倡像龙舟赛这样的节假日活动,宋代诗人黄公绍就在《潇湘神·看龙舟》中侧重提倡龙舟竞赛:
看龙舟 。看龙舟 。两堤未斗水悠悠 。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
一句“看龙舟 。看龙舟”,既是诗人的极力倡导,又表现了龙舟的激情 。“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没有龙舟赛的时候,是“两堤水悠悠”,到处是“一片笙歌”,这种歌舞升平的场景,是会消磨人的斗志的 。
“忽然鼓棹起中流”,好在“忽然鼓”声响起,“棹起”船飞,龙舟已经到了中流,一鼓击退了那些软绵绵的节日活动 。
6. 《湖亭观竞渡》,楼钥宋代诗人楼钥则从全景角度来描述龙舟比赛,他从季节、风景、观众和比赛场景各个角度来描写龙舟竞赛 。其《湖亭观竞渡》写到:
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 。
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 。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 。
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

文章插图
“闰月风光三月景”,端午节一般在春末夏初,“二分烟水八分人”,现场的气氛是二分的烟花春水,还有八分的人气 。
“锦标赢得千人笑”,赢得“锦标”,除了比赛选手和队员兴奋、大笑;还有支持他们的观众也开怀大笑,所以说“千人笑”,比较大的时候,估计都是万人笑吧!
“画鼓敲残一半春”,龙舟竞赛的鼓声是那么激动人心,以至于诗人说“敲残一半春”,一半的春光是由鼓声送走的 。
7. 《竞渡歌》,张建封更加全面描写龙舟竞赛场面的,是唐代诗人张建封 。他以战场比拟龙舟赛场,把场面烘托得跟一场战斗一样 。他的《竞渡歌》,全诗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
“银钗照日如霜刃”,“银钗”借代观看竞渡的女士,但“如霜刃”,明显让人如置战场 。“棹影斡波飞万剑”,用“飞万剑”形如龙舟赛划桨,既形象刻画了划桨的气势,又带读者进入“万剑齐飞”的战场 。“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这鼓声,跟战鼓还有区别呢?“坡上人呼霹雳惊”,这就像战场上的火炮齐鸣一样 。
- 盘点端午节几个冷知识 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 端午香囊配方 有哪些植物
- 寇赛面膜孕妇可以用吗 适合什么岁数
- 球赛投注网站开发 买球赛的网站哪个好
- 端午节粽子的包法及步骤 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相关知识
- 端午节小报手抄报 端午节的手抄报大全
- 又是一年端午时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来看看都有哪些摄影比赛 2022年20场最佳摄影作品比赛
- 米汤是最好的补品,常喝赛参汤!
- 是选长糯米还是圆糯米 端午节包粽子怎么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