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最有影响的50位诗人 唐代最著名诗人有哪些(11)


盘点最有影响的50位诗人 唐代最著名诗人有哪些

文章插图
张继
黄巢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曹县西北[59])人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 。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喜任侠,粗通笔墨,少有诗才 。。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 。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 。次年,在蕲州阻止王仙芝降唐,与仙芝分兵,独立作战 。[59]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薛崇 。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 。置官属,众至十余万 。北攻中原不利,遂南渡长江,经江西、浙西、浙东,开山路七百里,进入福建 。[59]乾符六年(879年),围攻广州 。广明元年(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不久长安为唐军包围,物资供应困难 。中和三年(883年)退出长安 。东进先克蔡州(今河南汝南),进围陈州(今河南淮阳)三百天,不下,兵力疲敝,致为李克用等部所破,主力瓦解 。
中和四年(884年),退至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一说为其甥林言所杀 。[59]时年六十五岁 。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在起义中提出并实践了“均平”的口号,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
崔护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人,生平事迹不详,唐代诗人 。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 。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
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以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
杜荀鹤杜荀鹤(约846—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 。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 。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鉴他,授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梁书第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有其传) 。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 。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 。《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 。】《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
齐己齐己(约860~约937)晚唐诗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宁乡)人 。齐己的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个朝代 。
864年,齐己出生于湖南长沙宁乡大沩山同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 。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家庭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时一边学习、作诗,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而且诗句语出天然,同庆寺的和尚们为寺庙声誉,便劝说齐己出家为僧,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