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最有影响的50位诗人 唐代最著名诗人有哪些( 二 )


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
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 。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 。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
杜牧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 。杜佑之孙 。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 。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
性格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名,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 。著有《樊川文集》 。

盘点最有影响的50位诗人 唐代最著名诗人有哪些

文章插图
杜牧
韩愈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有《韩昌黎集》传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