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剧组后 , 特朗布尔一看才发现 , 原团队完成的所有特效画面 , 竟无任何一点可以使用 , 只能全部推倒之后从头再来 。 但影片当年12月的档期早已定下 , 规定时间不能杀青的话 , 电影公司要赔偿院线一大笔钱 。 被逼无奈的特朗布尔 , 只能用起了三班倒的办法:三组特效团队一天24小时一周七天连轴转 , 终于在规定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了影片的全部特效 。
细细算来 , 《星际迷航1:无限太空》的特效工作量 , 竟相当于《星球大战:新希望》和《第三类接触》两部科幻巨制的总和!而片中那场将近五分钟的“企业号”亮相的画面和史波克只身飞向宇宙深处的场面 , 也确实都给当年的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1980年的奥斯卡上 , 他凭借此片第二度冲击小金人 , 却遇上划时代的科幻巨制《异形》 , 结果输得心服口服 。
文章图片
《星际迷航1:无限太空》中“企业号”亮相的画面 。
1981年 , 他又担任了电影《银翼杀手》的特效总监 , 设计出了将各种未来感十足的画面直接投射在飞艇和摩天大楼上的特效 , 领一时风气之先 , 也获得了1983年奥斯卡最佳特效的提名 , 结果却又输给了电影《E.T.外星人》的幕后特效团队 。
文章图片
特朗布尔为《银翼杀手》设计出未来感十足的画面 。
早已厌倦了替他人做嫁衣的特朗布尔 , 在《银翼杀手》拍到一半的时候 , 已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尖端大风暴》(Brainstorm) 。 和环保主题的处女作《宇宙静悄悄》一样 , 《尖端大风暴》同样具有惊人的预见性 。 作为影片故事核心的脑电波分享技术 , 与如今的VR虚拟实境科技几乎可以完全画上等号 。 特朗布尔还为此特别开发了一套70毫米摄影系统Showscan进行特效拍摄 , 却因为电影院不愿为放映该片而专门花钱购买配套的放映设备而未能真正用上 。
文章图片
【纪念丨从《星球大战》到《银翼杀手》,他们成就了科幻经典】特朗布尔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尖端大风暴》预见了VR的诞生 。
更糟糕的还在于 , 影片拍到一半的时候 , 该片女主角娜塔莉·伍德竟在一次外出旅行途中离奇死亡 , 导致投资方米高梅影业险些决定要让整个拍摄工作半途而废 。 靠着特朗布尔的一腔热情 , 《尖端大风暴》在拖了两年之后终于得以公映 , 但受到女主角意外身亡的负面新闻拖累 , 票房成绩甚至还不如《宇宙静悄悄》 , 也让特朗布尔下定决心告别影坛 。
此后的几十年里 , 这位特效天才将自己的一腔创作热情全部投入到环球影城的《回到未来》沉浸式体验项目的开发设计工作中 , 还在1993年凭借那套Showscan摄影系统 , 赢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科学工程奖 。
2010年 , 离开影坛已近三十年的特朗布尔 , 终于在著名导演特伦斯·马利克的深情感召下重新出山 , 为《生命之树》担任特效顾问 。 而他为影片设计的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生命缘起的段落 , 可谓是集其毕生功力于一役 , 给新时代的电影观众以深深的心灵冲击 。
文章图片
《生命之树》中生命缘起的段落 。
2012年 , 三度冲击奥斯卡未果的特朗布尔 , 获得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哥顿·索耶奖 , 这是奥斯卡为表彰技术人才而设置的终身成就奖 , 代表了一代好莱坞特效大师的终极成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