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二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二、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1919年,翁文灏著《中国矿产略志》在谈到新疆石油产地时说:“塔城青石峡,在县城东南乡,大地名青石峡,小地名黑油山 。”并从照片上判断山顶“地甚平坦” 。这是目前见到的有关黑油山这一地名最早的记载 。
比《中国矿产略志》晚两年出版的、由近代学者刘锦藻编撰的《清朝续文献通考》,在《新疆石油矿》条目下,也记载了黑油山这一地名:“塔城油矿在东南境青石峡之黑油山” 。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版的著作中,一般都沿用了“大地名青石峡,小地名黑油山”的说法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只使用黑油山这一名称,很少再提及青石峡了 。到1955年10月29日第一口探井出油,这里仍叫黑油山油田 。195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说: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发现黑油山新油田!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没几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主席赛福鼎?艾则孜来黑油山油田考察工作,建议按照维吾尔语的读音将黑油山油田改为克拉玛依油田 。
于是,1956年4月,在公司召开的一次党委会上决定,黑油山油田改为克拉玛依油田,并强调,公司文件资料要开始使用或用括号加注的办法使用“克拉玛依”这一名称 。但是,当时没有明确选定使用哪几个汉字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三、张文彬敲定克拉玛依
1956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在全国石油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上公布,克拉玛依地区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 。而报道克拉玛依最多的《新疆日报》、《新疆石油工人》写的是“喀拉玛依” 。没过几天,《人民日报》又刊发新华社消息:石油工业部负责人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 。很快,《新疆日报》效仿《人民日报》,在一篇报道中首次使用“克拉玛依”,同时,编者还特别加以说明——“前译为喀拉玛依,为力求统一起见,以后一律改为现名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1956年6月,在新疆石油公司召开的党委会上,当时的公司副总经理提出,将黑油山改为克拉玛依不合适,应叫“克拉……(带嘟噜音)玛依”,假如不在“克拉”后面带“嘟噜音”,“克拉”就是“牛”的意思,“玛依”是油,加在一起,不就成了“牛油”吗?“克拉……(带嘟噜音)玛依”才是“黑油” 。
根据这个提议,当时的公司工会副主席、克拉玛依矿务局工会主席认为,将克拉玛依改为“克热玛依”比较接近 。于是,克拉玛依又成了“克热玛依”,1956年6月到9月这段时间内,《新疆石油工人》就一直使用“克热玛依” 。

克拉玛依又叫黑油山 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名和行政区划的由来

文章插图
1956年9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支援克拉玛依和柴达木油区》 。1956年7月1日,新疆石油公司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 。在此后的一次党委会上,有人向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文彬提出,新华社、《人民日报》、《新疆日报》都使用的是克拉玛依,为什么《新疆石油工人》还使用 “克热玛依”?对此,副局长扎依托夫?米吉提作出了解释 。
张文彬说,我建议还是与新华社、《人民日报》、《新疆日报》统一使用 “克拉玛依”比较好 。而当别人提了解到汉语字“克拉玛依”里没有带“卷舌”的音时,同意了张文彬的建议 。就这样由张文彬一锤定音,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名字就叫“克拉玛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