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钟爱春药“红铅丸”真相 制作需大量处女( 二 )
陶仲文:在邵元节之后,他的朋友陶仲文取代了邵元节的位置,专宠20年。陶仲文,初名典真,湖广黄冈人,曾做过黄梅县的县吏、辽东库大使。后来,他来京城,就住在邵元节的邸舍中。宫中有一些事情因邵元节年老不能去的,就让陶仲文代替去办。从嘉靖十八年(1539)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陶仲文成了世宗身边最受宠的道士。嘉靖二十年(1541),陶仲文进少师,兼少傅、少保。在明代历史中,兼领“三孤”的只有陶仲文一人。由此可以想像世宗对他的宠爱。
据说,陶仲文其人虽然极受世宗的宠爱,但行事却小心慎密,不敢恣肆。这也许是他长年能受宠于世宗的主要原因。世宗迷信道教,虽然也有因为道教的法术在解决一些求雨、祈嗣等问题上有所应验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是想要寻找长生之道。有学者指出世宗信道,前期主要是为了长生,后期主要是房中术。在道士的理论中,房中术正是术之一种。从道士那里,世宗学来的长生之道有二:一是斋醮,二是采阴补阳。斋醮刚才说过,就是建道坛,斋沐之后,向神仙祈福。斋醮时必须向上帝呈奉祝词,即青词。青词是道士斋醮时上奏天神的奏章,通常是用硃笔写在青藤纸上,又称为绿章。世宗晚年迷信道教,专意于斋醮之事。当时的大臣中,严嵩、袁炜、李春芳都善撰青词,以讨好皇帝。袁炜、李春芳后来还被人称为“青词宰相”。
一些挨不上资格为皇帝写青词的人如高拱就请求皇帝允许为他的斋醮事效劳。第二项长生之道采阴补阳,实际上变成了世宗既想长生,又不想节欲的借口。根据邵元节、陶仲文等道士的理论,世宗养生除了主静、主诚、主敬之外,不需要特别地节制自己的性欲,而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房中秘术并与童贞的处女交配,就可以达到采阴补阳、延年长寿的效果。为此,在嘉靖一朝,为皇帝炼制春药成为道士们的一项主要任务。春药有多种,其中以“红铅”(或叫“先天丹铅”)制成的小药丸最为有名。
世宗所要服用的“红铅丸”中的主要成分,就是十三四岁少女初次月经的经血。因此,嘉靖一朝,多次在民间选宫女,每次数百人。这些宫女,一方面是为炼制红铅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则是充当世宗泄欲的工具。在“红铅丸”中,还有中草药、矿物质及秋石等成分。秋石,据说也是用童男、童女尿炼制而成。据英国着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明代道士所炼的秋石,实际上即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也就是说,秋石方的加入,即是使红铅丸具有春药的功能。依靠着这些药物,世宗再疯狂地对少女们进行所谓的“采补”。中国古代的房中术,“采补”之术即是把少女当作炼内丹的“炉鼎”。这种交配态度,其实对于女方是一种变相的摧残。此外,世宗命令宫中的宫女们每天日出时分就去御花园中采集“甘露”,供他饮用。许多宫女因此累倒,病倒。暴戾、好色的世宗,渐渐引起了宫女们的怨恨。嘉靖二十一年(1542),宫中发生了一次宫女谋弑皇帝的宫变,史称“壬寅宫变”。宫变的主角杨金英、邢翠莲等纠集十余名宫女,在十月二十日晚上用黄绫布几乎将世宗活活勒死。这件事情的最终后果,是十余名宫女连带受皇后嫉妒的端妃曹氏被凌迟处死。而且,世宗从此对于冷森的宫城心怀怯意,干脆就搬出了宫城,住到了西苑的万寿宫,专心地修起道来。
【嘉靖钟爱春药“红铅丸”真相 制作需大量处女】但是,无论是道士们的斋醮,还是甘露、丹药、房中术,都没能强健世宗那本就孱弱的身体。过度纵欲与滥服药物,只能加速他的生命的逝去。嘉靖四十四年始,世宗就开始重病,次年十月,寿终正寝。此时,距邵元节死27年,距陶仲文死6年。道人既救不了自己的性命,又怎么可能延续别人的生命呢?也许,世宗至死也没有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他也许还梦想着自己即将真的成为“真君”或是“仙翁”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