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真的会让人成瘾?不就是钓个鱼吗?至于不?你怎么看这件事?( 二 )
而钓鱼恰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心理诉求。
如果你本身有很多钱,每个月光零花钱就有3万 5万,那么买一个高端鱼竿差不多也就花进去了。
但如果你每个月只有100块钱200块钱,你从家里面拎一个塑料桶过去,然后再买一个10块钱20块钱的鱼竿,也是可以的。
它不分消费等级也不分消费档次,只要你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零花钱,哪怕你没有零花钱,自己制作一个鱼竿总可以吧,难度也不大,无非就是牢固程度、柔韧性以及能否把鱼钓上来而已。
所以说钓鱼不太需要对消费进行分级,有钱没钱都可以玩,大家都可以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消费,一旦某个消费活动变成了这种样子,就很容易让人上瘾。
第2点:不确定的心理分析。
就像我们打麻将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牌摸过来之后自己能不能活。
就像我们在游戏中花钱抽奖一样,明明已经花了100多块钱没有中奖了,为什么还要再花100继续抽呢?

文章插图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花了这些钱之后,有一定概率能抽到更大的奖,但是这个概率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只能说接下来的不确定性或者不准确性,反而更能诱导着我们一步一步的去做这件事情。
而钓鱼就几乎具备不确定性分析当中的所有因素。
甚至连这个池塘里面有没有大鱼小鱼你都不知道,一个鱼竿拿上鱼饵往水里一丢,突然之间掉下来一个小鱼,自己非常开心,但是你能够保证下一个杆子钓不到大鱼吗?
不能,你也无法保证下一根究竟能够钓什么样的鱼,在无法保证的前提之下,人们的好奇心瞬间就被提升了不少,而且对于这件事情似乎也不会觉得疲惫。
这像是一个无止境的探险行为,我们无法预估下一次钓鱼之后能够钓到怎样的成果,同时我们又会一杆又一杆地往下钓。其目的只是为了寻求感官上的刺激,以及不确定性心理给我们带来的另一层次的愉悦感。

文章插图
第3点:羡慕与嫉妒。
举个简单例子,在小学的时候,班里面有一个小孩子每次都能考到100分每次都能领到小红花。于是就激发出两部分人群,一部分人群羡慕这个小孩子,另一部分人群嫉妒这个小孩子。
但无论如何对于这两部分人群来说,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会继续努力,尝试能不能超越这个孩子。
同样的道理,钓鱼也是这个样子,一群人在这边钓鱼,突然之间有一个人钓了一个10斤的鱼,虽然大家表面上都在夸赞这个人:哇,你太厉害了。但其实心里面想的大多都是:唉,你就是踩了狗屎运而已,你能钓到10斤的鱼,我肯定也能钓到。

文章插图
在这种思想的刺激之下,那一部分人他们就会继续钓鱼,看看自己能不能钓到10斤以上的鱼。
等他们钓到10斤以上的鱼的时候,又会想这个池塘里面竟然有10斤以上的鱼,那有没有20斤以上30斤以上甚至50斤以上的鱼?如果我继续钓说不定还能够钓到更多更大的鱼呢。
在这种心理的刺激下,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些人钓鱼的时候一钓就能钓一整个晚上,夏天的时候池塘边的蚊子那么多,他们都不为所动。
究其原因是他并不是一个人,他周边有一群人,大家都在钓鱼,而且都攀比着钓鱼。一个人钓了10斤的鱼,另一个人不服气,想着能够钓一个更大的鱼,这一钓就是一个晚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