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直到2009年才慢慢改善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华南地区及潇湘动物群中约4.25亿年前的化石中发现了相关证据 。
此次的研究价值也在于此——我们集中发现了一批产自我国重庆与贵州交界的新化石标本 。这些标本的发现让有颌脊椎动物的标志性演化特征更加清晰,属于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当然称得上“填补古生物学史关键空白” 。
5条4亿年前的鱼,带来了什么?这一次,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带来的是5条来自约4亿年前的古鱼化石:

文章插图
我们按照时间线一个一个捋一下,就能知道为什么这次的“填补空白”能让学界这么激动 。
首先,是5条鱼中时间最早的新塑梵净山鱼 。通过对梵净山鱼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类鱼属于软骨鱼—棘鱼类—栅棘鱼属,并且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身体结构 。它的发现,把脊椎动物中栅棘鱼类的最早出现时间推到了志留世兰多维列期 。
按照此前科学家们的推断,软骨鱼和硬骨鱼的形态学分化时间应该是保持一致的,所以,新塑梵净山鱼化石也侧面证明了,硬骨鱼干群,在这一时期应该也已经出现了 。

文章插图
再看时间稍晚一些的双列黔齿鱼 。
这类鱼最典型的特征是,有排列清晰、呈之字形单向生长的齿单元与交错排列的侧生齿单元 。这个特点让它能完美区别其他无颌鱼类——它是有颌的 。这次的发现,把有颌类最早的牙齿化石记录直接向历史深处推进了1400万年 。

文章插图
而时间更晚一些的灵动土家鱼化石,则为我们解释了一个更具体的问题:人类的四肢从何而来?
按照以往的认识,通常认为陆生生物的四肢来源于肉鳍鱼类的偶鳍(胸鳍与臀鳍) 。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指出,偶鳍的起源也遵循“鳍褶理论”,即它是从一条纵贯全身的褶皱演化而来的 。
灵动土家鱼虽然属于无颌类,但在这次发现的灵动土家鱼的腹部,科学家们就发现了一对纵贯全身的腹侧鳍褶,这为学界长期以来讨论的附肢起源的“鳍褶理论”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而另外两种古鱼化石,也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对有颌脊椎动物的演化提供了证据 。

文章插图
【人类的祖先是谁呢 人类从鱼进化而来是真实的吗】正如《自然》杂志对这些发现评述的那样:“无论在理论发展上还是在时间线的完善上,一个令人振奋的早期有颌类演化研究新时代已经到来,而我们正处在它的起点 。”
- 白虎是什么意思 白虎穿堂家败人亡指的是啥
- 农历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每年的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 自来水养鱼介绍几种除去余氯方法 家里的自来水可以养鱼吗
- 人品指的是人的品德善良高尚 一个人的人品是什么意思
- 带你了解植物肉是什么东西 植物肉是什么东西做成的
- 鬼压床的科学解释
- 情人节的签名 七夕情人节伤感签名
- 安徽师范类的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 吃死尸的鱼 喝死的鱼加快版
- 张亮的现任老婆 张亮的老婆现在的老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