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龙奥大厦风水 济南东部最大风水地带( 二 )


至今 。
六里山路因靠六里山而得名,原是一条小土路,1979年由驻地单位承修为沥
青路,1985年再次拓宽改建 。1988年与玉函路相接修成 。
二七新村南路原为一片农田和坟地 。1950年济南市铁路局兴建二七新村时征
地建路,因靠空军驻地,习称空军路 。1980年整顿换制门牌时,因位于二七新村之
南,故名二七新村南路 。
舜玉路该路原是东八里洼村耕地 。1986年由济南市城市建设开发公司征用新
建而成 。因位于舜耕路和玉函路之间故名舜玉路 。
建设路该路原是梁家庄西侧的一条土路 。俗称梁家庄路 。1964年为适应工业
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需要,拓建成沥青路面,遂命名为建设路 。
纬四路该街原是一片田野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开辟商埠时,兴建马路 。
按商埠街道网的规划,由东向西排列命名为纬四路,该路经一路至经七路一段于
1914年建成 。经七路之南于日伪时期建成,曾名新民西二路 。济南市解放前夕《全
市街道展宽表》称纬四路 。
纬三路该路北段(北起经一路,南止经六路)于1914~1924年建成,按商埠
街道网规划,由东向西排列命名为纬三路 。中段(北起经六路,南止斜马路)在日
伪时期开辟南商埠时拓建成马路,名为新民西三路 。南段原名松林街(北起经七路,
南止建国小经三路),以安徽义地松树林得名,建国前并入纬三路 。济南市解放前
夕《全市街道展宽表》称纬三路,沿用至今 。
陈家庄大街位于二七新村南路中段往南 。日伪时期,开辟南商埠时,拓建马
路,陈家庄由今之自由大街处迁建于该地,取名西陈家庄 。1980年整顿门牌时,称
该街为陈家庄大街 。
纬二路该街原为田野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开辟商埠时,兴建马路 。按
商埠街道网规划 。由东向西依次命名为纬二路,经一路至经七路一段于1914~1924
年建成 。经七路之南于日伪时期建成 。曾名新民大路 。济南市解放前夕《全市街道
展宽表》称纬二路 。区间段:北起经一路,南止经十路 。
英雄山路该路原是市区通往仲宫、柳埠的一条土路 。日伪时期,开辟南商埠
时,曾名新民大路 。济南解放后,亦称纬二路,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该段位于英
雄山西侧,故将经十路至十六里河桥段命名为英雄山路 。
南上山街位于辖区东部 。据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地域考》
载:“灵官庙街”,因灵官庙得名 。1932年《济南市市区图》中标注南上山街 。因
该街系赴南郊诸山的一条通道,故名 。
纬一路位于辖区中部 。该街原是一片田野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开埠兴
建马路,按商埠街道网的规划,由东向西排列命名为纬一路,该路经一路至经七路
一段于1914~1924年建成,经七路之南于日伪时期建成马路,曾名新民东二路 。济
南市解放前夕《全市街道展宽表》称纬一路 。
胜利大街位于辖区中部 。该街经十路以北原为零星住户,旧称德胜街 。日伪
时期,曾名新民东三路,济南市解放前夕《全市街道展宽表》称胜利大街,沿用至
今,经十路以南一段原系小王庄棚户 。1958年筹建山东体育馆时,小王庄开始被拆
迁 。市中区建委在此临时建办公平房,习称办公街,亦称胜利大街 。
玉函路位于辖区东南部,该路原系南郊荒地 。1950年济南市城建局在此辟建
土场,供全市用土,因路位于土场东侧曾名土场东路 。1980年换制门牌时,因位于
南郊宾馆西侧,命名为南郊宾馆西路 。1985年该路拓宽伸展,随将路南通向王家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