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物件有哪些 湖州市区风水物件店地址( 二 )


风水物件有哪些 湖州市区风水物件店地址

文章插图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风水墩与奎章阁
风水墩的文化底蕴
风水墩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清代菱湖百姓郊游聚会的绝佳去处 。清代菱湖有八景,第一景就是“奎章晚霁”,可见奎章阁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当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晚风送爽,呈现出风光无限 。
奎章阁既是黎民百姓烧香祭神,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更是读书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每逢科考之际,他们相约来到奎章阁,朝拜祈福,希望中榜登科,光宗耀祖 。他们泛舟西湖水面,赋诗吟唱,留下许许多多关于奎章阁的诗篇 。
朱发,菱湖人,清雍正十一年进士,在《奎章阁小集喜晴诗》中说:“结伴重来暮景斜,波上点点送归鸦 。桄船百艘吞山影,估客千帆滚浪花 。烟树冥冥疑带雨,水天澄静但闻蛙 。当筵看尽云光敛,遥指前村是我家 。”朱发的诗形象地描述了在暮色中结伴来到奎章阁,望着百船千帆气吞山影的磅礴气象,静听雨后蛙声,举目烟树茫茫,从内心发出“前村才是心中的家”的感叹 。
另一位菱湖人孙宗承(清嘉庆十四年进士)在他写菱湖的著名诗集《菱湖纪事诗》中,向人们描绘了奎章阁的另一番景象:“奎章突兀在虚无,里窕冲融万象俱 。几处蒹葭双桨冷,隔村杨柳一灯孤 。”清代诗人王模在《奎章阁喜望诗》中说,“喜涨粘天乌榜轻,波痕一发渡头生 。长溪西去明如练,别见孤帆树里行 。”给人留下一番溪水连天,长河如练,孤帆远行的惆怅景象 。
历史上这些文人雅士留下许许多多关于风水墩和奎章阁诗,为今人研究和探索菱湖地区清代以来的当地风土人情、文化现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帮助,这是一种无形的人文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风水墩与奎章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
风水墩的兴衰
凡事皆有兴衰 。风水墩、奎章阁同样无法摆脱命运的轮回 。奎章阁作为历史古建筑,曾多次废圯,又多次重修 。有史料记载的修建就有三次,分别是清康熙元年始建,康熙三十六年重建,道光二十六年重建,同治六年毁,同治初年再重建 。其中前两次重建均有碑记 。
清光绪《菱湖镇志》金石卷中记载,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奎章阁重修,立碑《重修奎章阁碑记》,碑文撰者为归安县事豫章黄世杰,书者为里人吴钺 。碑文曰,“文星阁(即奎章阁)于其上,三十年来其人诜诜振振,其士霭霭济济,其科甲蔚兴者绵绵连连……有以致之此风水蓄聚之征也 。”可见奎章阁对当时菱湖文脉传承的重要性;还有一次重修并立碑存记的是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碑文撰者为清代菱湖进士卞斌,他在《重修奎章阁记》碑文叙述了再次修建奎章阁的工程建设、资金募集等过程;第三次重修是在清同治初年,史料没有任何记载 。
在奎章阁的修建过程中,菱湖望族孙氏家族,曾出了大力 。据《孙代家谱》记载“……数里有杰阁曰‘奎章’,创自从祖封掌院学士南龄公,继经从父比部望兮……”南龄公即孙淳,为康熙九年榜眼孙在丰之父,比部望兮即孙望兮,即孙在中,为孙在丰之弟 。父子二人为重修奎章阁呕心沥血 。黄世杰在《重修奎章阁碑记》中记载,“……孙望兮主政,请命于封公南龄先生,购材鸠工偕同志者更新之题曰奎章规则……” 。
历经风雨二百多年后,奎章阁最终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毁于一场大火,三层楼阁全毁,只剩几处断垣残壁 。
现在的风水墩
岁月流逝,沧海桑田 。风水墩上因奎章阁的废圯,再无人上岛,岛上杂草丛生,芦蒿遍地 。昔日风光秀丽、人气旺盛的胜地,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荒岛 。1953年,风水墩上来了一批客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岛上设立了鱼病防治工作站,修缮奎章阁偏殿,又建了几间简易房,开展淡水鱼鱼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几年后迁往湖西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