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的拼音 伏的拼音怎么读( 四 )


伏允,唐朝吐谷浑吕夸子 。惰开皇末国乱,国人杀其兄而立之 。炀帝即位,令铁勒击破之 。允东保西平境而复破之,遁客党项,大业末始复其故地 。高祖即位,与之通和 。贞观年间拘留唐使为由,诏李靖等往讨破之,其子顺举国降,允遂自尽而死 。
伏恭,字叔齐,朗邪东武人(今山东诸城人)东汉明帝宰相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任剧县令.常山太守等职,为官公正廉洁并以施惠政办学校闻名 。明帝永平二年(59年)迁任太仆 。永平四年拜相,任司空 。永平十三年以病辞相 。东汉章帝元和元年(84年)卒,终年90岁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与仪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年》元嘉年间(公元151-152年)无忌受诏与黄景共撰《汉纪》 。此时,无忌利用校书便利,广为收集史料又加以整理删削,编成《伏侯注》一书 。
伏湛,字惠公,琅邪东武人(山东诸城)东汉光武帝宰相 。建武六年(30年)封不其侯,世袭 。济南伏生后代,父为当世名儒,他少传父业教授门生数百人 。初仕西汉成帝朝,后仕王莽朝为后队属正 。更始刘玄立,任平原太守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以名儒旧臣被征拜为尚书,典定旧制 。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光武帝以其才任宰相而拜他为司直,行大司徒事,常留镇守,总摄群司 。建武三年拜相,任大司徒,封阳都侯 。任相秉节持重,颇有风范 。建武五年以不能奏大臣过失而被免相 。后改封不其侯迁归原籍 。建武十三年复被起用,未及就职而病卒 。伏湛高祖父年孺,父理字君游 。受诗于匡衡,由是齐诗有匡伏之学 。伏湛九世祖伏胜,伏湛子伏隆字佰文或佰明,另子伏翕承爵位,伏翕子伏光,伏光子伏晨,伏晨女伏孙为汉顺帝贵人,伏晨子伏无忌,伏无忌子伏质,伏质子伏完,伏完娶汉桓帝女尚阳安长公主为妻,生五子一女 。伏完长子伏德,次子伏雅,三女伏寿为汉献帝刘协的皇后,四子伏均,五子伏尊,六子伏郎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废后伏寿及两个皇子杀伏完.伏德等伏氏宗亲100余人 。四百多年的名门望族自此凋敝!
伏滔,子玄度,东晋官员.学者 。平昌安丘(现安丘西南)人 。少有才学,远近闻名 。任参军,封闻嘉县侯,任永世县令 。后任参军,并领华容县令,任著作郎,专掌国史,并任本州大王 。后迁官游击将军,仍兼著作郎,死于任 。
伏恒,南朝齐、梁官僚 。子玄耀 。平昌安丘人 。幼传父业,能言玄理 。知名于世 。任齐太学士博士,东阳郡丞,卫军记室参军等 。任中书侍郎,任永阳内史,新安太守,在郡清廉,恪尽职守,郡民为其立祠歌功 。
伏龙,原名维景,改名龙,字云程 。江苏埠宁县人 。幼年入安徽武备学堂,加入中国同盟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因赞助熊成基举,避疑改名龙,转入第九镇三十三标,充上士 。辛亥革命时策谋响应,参加雨花台之役,失败后退镇江,民军攻南京时任营长 。旋率军攻克彭城 。民国元年(1912年)改隶节九师,驻沛县,任徐西剿匪司令兼统马炮两营 。民国2年春,二次革命后,赴南京任第六师师长,失败后退居上海 。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奉命图长江,派人至江阴,说服军队独立自任赴通州运动独立,密泄被捕,后就义于通州 。时年32岁 。民国13年(1924年)孙中山追正其为陆军中将 。
伏曼容,南朝宋.齐大臣 。著名儒仕 。字公仪 。平昌安丘人 。初以讲学为业 。任宋官到辅国长史.南海(今广州市)太守 。仕宋官到武昌太守 。中散大夫.临海太守等 。尤喜《老子》.《周易》 。撰《丧服仪》.《周易集解》.《毛诗集解》《丧服集解》.《老子义》.《庄子义》.《论语义》 。父伏胤西晋司马都护,宋司空主薄 。伏曼容子伏恒 。伏恒长子伏挺,次子伏捶 。伏挺子伏知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