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参考书是“选集”(florilegium),这种书从各种知识权威(宗教作家、哲学家、诗人、演说家等)那里集合值得记忆的引文(或称“花朵”) 。这种书籍以前就已经存在,但印刷技术使得以前薄薄的手抄本变成了大部头的印刷卷,阅读这种大部头也就发展出一种称为“查阅”或“参考”(consultation reading)的阅读方式,不是阅读整书,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百科全书与这类选集不同,它不是文摘“选集”,而是知识“大全” 。葛雷格·赖施(Gregor Reisch)于1503年出版的《哲学珍宝》(Margarita philosophica)一书的副题是“一切学科最完善的全书”(most perfect cyclopaedia of all the disciplines),用的就是“大全”的说法 。这部著作汇集了当时所有的人文学科,以及自然和道德哲学,包括12个部分,涉及16世纪高等教育覆盖的科目:拉丁文法、辩证术、修辞、算术、音乐、几何、物理、自然历史(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生理学、心理学和伦理学 。与那个时期的许多教科书一样,这部用拉丁文写成的著作运用的是师生对话的形式,书里有雕刻版的插图,在西欧被广泛用作在家自学或在大学里学习的通识教育教科书 。这里面的知识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的 。《哲学珍宝》备有按字母顺序的索引、内容目录、分部和子部,既可以部分查阅,也可以整书翻阅浏览 。这种两用的阅读方式,正是今天《大英百科全书》也希望提供的方便 。
《哲学珍宝》出版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德国出生的牧师和学者阿斯特德(Johann Heinrich Alsted)1630年出版的《七卷本简明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Septem Tomis Distincta)第一次把“百科全书”用作书名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又陆续出现了其他以“百科全书”冠名的著作,有的是专门学科的,有的是多学科的 。阿斯特德的百科全书比赖施的《哲学珍宝》规模大得多,每个学科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这是一部参考书,而不再是大学教材,“这部著作不仅涵盖许多学科领域,而且有清楚的知识结构布局和统一的索引,同一主题的条目都放在一起,再区分出子部,就像今天的百科全书一样” 。[13]
只要看一下第15版,也就是迄今为止最后一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可以了解,《七卷本简明百科全书》的一些编纂手段和设计还在影响今天的百科全书,最重要的是“百科全书知识体系”与“大量有用信息”这二者之间的那种难以协调的“张力” 。布莱尔对此写道:“早期现代百科全书理念的张力,既重视仔细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又要包括大量有用的信息,后来一直以新的形式顽强持续 。……在法国百科全书里,达朗贝尔坚持用字母顺序,同样用“知识树”来显示分散于字母顺序条目的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联系 。狄德罗则强调交叉引用的重要性,读者可以从一点出发通过交叉引用来建立许多(知识)联系 。”
《大英百科全书》印刷的最后一版(第15版,1985年)对百科全书张力的处理办法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百科类目》(Prop?dia,1卷),这是整个百科全书的“知识大纲”,采用的就是“学识圆”的隐喻 。人类的知识被划分成十个部分:依次为,一、物质与能量,二、地球,三、地球上的生命,四、人的生命,五、人的社会,六、艺术,七、技术,八、宗教,九、人类历史,十、知识分布 。知识之“圆”分成九个部分,分别代表人类整体知识的前九个部分,它们如同处于一个转动的轮子内,不断换位,没有高下之别 。圆圈的中心是关于人类知识的知识,即第十部分的“知识分布” 。这是全部其他知识的轴心,是对不同知识部分的总体认知,它的中心位置是不变的,标志着知识永远是人的知识 。
- 生活小妙招小技巧 生活小妙招小窍门有哪些
- 有趣的生物科普小知识 生活小知识科普有趣的名称叫什么呢
- 护理知识包括哪些 关于护理的知识一
- 生活中的小窍门40个字 生活中的小窍门有哪些15字以内
- 坚持广播稿400字 生活向导广播稿400字
- 男人是不是都喜欢林有有 男生如何对付林有有
- 每天的生活日常句子 每天一句生活句子
- 5个生活小妙招 生活小妙招50招大全
- 生活小常识ppt
- 生活小妙招广播稿200字 生活小技巧广播稿500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