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复古风格装修图片 常宁工业风水泥漆效果图( 二 )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常宁市实施的“开放战略”形成强烈的“聚集效应” 。近年来,常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引进五矿金铜项目,承接株冶搬迁,建设年产“30万吨铜、30万吨锌、10万吨铅”的铜铅锌产业基地 。借助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五矿铜业、株冶三大百亿级龙头企业的强力拉动,着力打造“千亿有色产业” 。该市还引进正威国际集团,设立衡阳首家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引进中信环境,设立专业化的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引进蓝海骆驼公司,设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随着各类产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为推进工业强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
目前,该市铜铅锌、纺织产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水口山经开区和宜阳工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新引进的广州牛仔服饰全产业链项目,正在向千亿目标加快挺进 。2016年,水口山经开区列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去年,水口山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8.3%,增幅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排第一 。
“两油两叶” 启动现代农业发展引擎
“哎哟喂,油茶好啰喂,全身都是宝哟喂 。一齐采摘油茶果,堆满都是金箩筐,唱起茶歌就流油,咱们快步奔小康……”这是“2018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的一首歌曲,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成为常宁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常宁要强,农业要强;常宁要富,农民要富;常宁要美,农村要美 。”刘达祥说 。改革开放以来,常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发展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根本,以品牌带动为支撑,大力发展“两油两叶”特色农业,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全市经济强身健体的“关键一招” 。全市形成了以油茶为主,以油菜、烟叶、茶叶等为辅的绿色产业,呈现出“众星捧月”之势,目前常宁市油茶林100余万亩,占了全市林地面积“半壁江山” 。
近年来,常宁市围绕“中国油茶第一强县(市)”和“做响油茶品牌,建设生态强市”的目标,大力推进油茶基地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集育苗、种植、加工和旅游文化于一体的油茶产业体系,油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去年该市产茶油1.14万吨,产值达14亿元,产值比1978年增长40多倍 。
改革开放的春风将常宁农业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目前,该市不仅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唯一油茶生物产业基地,还被评为省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塔山狮园村获评全省“十大最美茶园村” 。该市举办了五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并出台全省首个茶油地方标准,助力“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88.82亿元,比1978年增长71倍 。粮食总产突破48.3万吨,实现“十五连丰” 。全国粮食生产优秀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百强重点产茶县等多项荣誉先后落户“八宝”常宁 。
“生态旅游” 铺展常宁绿色画卷
“‘风寒遮不住,家当随身带’是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农民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40年来,塔山实现华丽转身,实现‘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乐’ 。”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彭小冬介绍 。近年来,塔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去年,全乡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万元 。
“我们鼓励村民种植茶树,复垦高山有机茶近3万亩,茶叶年产值达1.5亿元 。”彭小冬充满自信地说,近3年,塔山瑶乡脱贫464户1697人,9个省定贫困村有8个甩掉穷帽子,贫困率由27.25%下降至1.65%,2015年该乡成功入选“国家级生态乡镇典型案例”,2016年获评全省生态经济“双十”示范案例,穷山沟逐步蜕变为美丽幸福的新瑶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