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么在沒有拿下英國的情況下就敢攻打蘇聯?( 十 )
再者 , 德國缺乏資源 。 德軍的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速勝 , 而不是相持 。 相反 , 英國的指導思想卻是相持 。 可以說 , 德英相持對德不利 , 對英有利 。 作為蘇聯來說 , 尤其希望看到英德這種相持 , 這樣一來斯大林就可以乘德國在相持中逐漸被弱化的時候 , 給德國使出致命一擊 。
第三、德國錯誤的判斷了蘇聯的軍力 。
在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 , 蘇聯紅軍損失巨大 , 人員損失達二十萬之眾 。 此戰充分暴露了蘇軍戰斗力非常低下 , 以及軍隊組織能力差的問題 。 (受大清洗的影響)
德國在蘇芬戰爭中 , 向芬蘭派了大量的軍事觀察員 , 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蘇軍的作戰能力 。 這些觀察員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 認為蘇聯紅軍不堪一擊 , 因而影響了德國統帥部的決策 , 尤其是希特勒的決策 。 他狂妄的認為 , 蘇聯就是一棟搖搖欲墜的破房子 , 只要上去踹一腳 , 立馬就會倒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