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R如何从虚拟走进现实( 二 )


在消费级应用面临尴尬处境的情况下,企业级应用被看做更有可能实现的突破点,因为这类市场对产品有更高要求,创造价值也更高 。更为重要的是,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航天航空、汽车、军事、房地产等领域实现了应用 。但是企业级应用市场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准备工作,包括设备的模拟、场景的构建以及后续的维护等,需要靠企业、政府等多方面市场主体共同推动 。
BeanVR创始人秦凯认为,移动互联网是硬件先行,只有硬件普及之后,网络不断提升,移动社交、游戏、影视等应用软件才有崛起的基础,因为只有硬件达到几千万用户之后,消费级应用获取用户的成本才能降低 。而企业级应用都有各自的行业标准,对于应用的精度要求较高,如果不能提升行业效率和降低成本,企业级应用只能变成摆设 。秦凯强调,如果VR行业沉寂了,不是因为旅游、教育等企业级应用做得不够好,而是影视、游戏没有起来 。
提升体验感才能获得用户认可
温晓君认为,虚拟现实的赢利模式将和智能手机相似,构建硬件商、消费者、开发者三方共赢的“平台+应用”闭环生态圈成为虚拟现实行业发展主流 。但是目前VR显示终端还需要改进,不断提升体验感才能获得用户认可 。
其实,虚拟现实更像游戏主机,需要软硬件结合,然后通过现象级的内容带动硬件的销售,所以内容十分关键 。但是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与传统游戏、视频不同,需要新的理论支撑,现在所有的内容制作团队都在摸索中,就像当年的手游一样,谁能率先做出爆款的内容谁将取得先发优势 。在现象级内容产生之前,很难产生大量黏性用户,通过内容赢利的方式难以成立 。
现在虽然有一些VR显示终端通过低价获得了一些用户,但是其体验感不强、优质内容匮乏,用户的活跃度很低 。而一些体验感较好的VR显示终端价格过高,用户量有限,即使能提供一些优质内容,变现能力也不足以支撑内容团队的持续发展 。
VR看起来很美,但资本很现实,一时不能变现的虚拟现实也将受到资本的冷落 。而且国内的基金周期只有5年,对于虚拟现实行业发展来说太短 。有位投资人说,他非常看好虚拟现实行业的前景,但此前资本过热对于虚拟现实是一次拔苗助长 。现在虚拟现实行业回归理性,走入发展正轨,慢一点、稳一点反而是好事 。毕竟,技术产品成熟度、产业链支持度、行业应用推广度、消费者认可度的提升以及产业生态的建立都需要时间 。
本文"中国VR如何从虚拟走进现实?"为编辑编创,转载请注明出处(18915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