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道仙缘 修真太保 小说( 五 )


“女冠”成为女子出世修道者的通称 。在历代著名修真女冠中,汉有三天师夫人、张微子,三国有王鲁连,晋有魏华存、女夷、萼绿华、鲍姑、陶科斗,南朝有钱妙真、唐有鲁妙典、崔少玄、薛玄同、边氏女、蔡寻真、卢媚娘、王灵微、谢自然、焦静真、李腾空、徐炼师,五代有耿先生、周蕙抃、胡谙,宋有曹道冲、王妙坚、钱善道、何仙姑、武元照、王清蕙,金有孙不二、马爱娘、刘妍、李梦仙、任氏女,元有奥敦妙善,明有焦奉真等 。其中,魏夫人、谌母、鲍姑、樊夫人、谢自然、何仙姑、曹仙姑、孙不二、崔少玄等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或开宗立派,或惠济一方 。其事迹在各种道经、仙传中记载如下:
魏夫人名华存,东晋任城人 。自幼好道,志慕神仙 。年长后许配给太保南阳刘文,生二子 。待二子稍稍长成,华存斋于别室,谨修道法 。精思百日后,感得太极真人、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景林真人、清虚真人王褒等来降 。王褒授其《大洞真经》等31卷,景林传《黄庭内景经》 。华存冥心斋静,道行日进 。其住世83年,后托疾尸解 。奉天帝锡命,夫人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主诸学道生死图籍,摄御三官,关较罪考 。魏夫人屡降茅山,传法于杨羲、许穆 。《真诰》卷19称,魏夫人曾将《上清真经》等授弟子杨羲,从而大开上清道法,上清派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宗师 。
西晋时,谌母在金陵丹阳修道 。一日在丹阳街市,遇一位3岁男孩悲啼哀告,求母收养 。当男孩长成,告知其为上界孝悌明王化身,以行孝道度诸神仙 。于是谌母建立坛靖,阐扬孝道明王之教,明王传谌母修真诀要 。母密修大法积数十年,而人莫知 。至西晋末年,许逊、吴猛听闻谌母有道,于是赴丹阳求法 。母授许逊、吴猛孝道明王之教、真仙飞举之宗,及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 。又将孝悌明王铜符铁券、金丹宝经、一遵元戒等传付许逊 。从此,孝道之法经许、吴二真人弘传而行于江表 。洪州高安县东40里有黄堂靖坛,即许君立祠朝拜圣母之所 。
樊夫人名云翘,为晋天师刘纲之妻 。闲暇时,夫妇俩经常较量道术 。“纲作火烧客碓舍从东而起,夫人禁之,火即便灭 。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之相斗击 。良久,纲所咒者不胜,数走出于篱外 。纲唾盘中,即成鲫鱼,夫人唾盘中,成獭食其鱼 。纲与夫人入四明山,路值虎,纲禁之,虎伏不起,适欲往,虎号之 。夫人径往其前,虎以面向地,不敢仰视,夫人以绳缚虎,牵归系于床脚下 。”如此每次斗法,刘纲都不能胜 。即便飞升之时,“纲升树数丈,力能飞举 。夫人即平坐床上,冉冉如云气之举,同升天而去”
鲍姑名潜光,东晋陈留人,为鲍靓之女、葛洪之妻,得尸解之道 。其父鲍靓曾任南海太守,师事阴长生真人,学得炼丹之术 。姑自幼耳濡目染,长成后也事炼丹与行医 。与葛洪结为夫妻后,两人一起在南海采集丹砂,炼丹制药 。鲍姑一生行医采药,擅长灸法,尤其精通艾炙法 。她以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灼即消,疗效显著 。其足迹遍及南海郡各地,地方史志称其为“鲍仙姑”,所制艾即“鲍姑艾” 。后人有诗赞曰“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 。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建有鲍姑祠,以纪念其功德 。
谢自然居四川南充大方山下,自幼常诵《道德经》《黄庭内篇》 。14岁秋季食新稻米饭时,言“尽是蛆虫”,因此绝粒 。几次服食皂荚汤,上吐下泻使腹中诸虫出尽 。之后每日进柏叶一枝,7年后停服柏叶 。9年后,不再饮水 。唐贞元九年(793),刺史李坚为其在金泉山筑室,自然移居此山 。金泉道场有蛇、虎、鹿、麒麟、青鸾等或相跟随或为护法,金母、上仙等时常来访教导,赐药、符、桃等,并召升天出游 。自然修道而有神力,日行千里而人不知;白天夜晚,纤微无不洞鉴;寒不近火,暑不摇扇,寒暑不能侵;人间吉凶善恶,无所不知 。自然曾与李坚言及,药力只可益寿,而升天驾景全在修道服药 。在修道事中,服柏可以绝粒,其他如茯苓、枸杞、胡麻等也能长生久视;修道应于山林静居,远离家庭亲属;辟谷入山可依众方,除三虫伏尸;服气先调气次闭气,出入不经口鼻令满身自由,则生死不能侵 。谢自然于金泉道场白日升天,有士女数千人一起见证瞻仰 。其留语道:“勤修至道”,有五色云遮亘一川,天乐异香弥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