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涣 143( 二 )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 。经过三年的苦战,燕军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攻入南京城,皇帝朱允炆自焚殉国 。六月十七日,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称帝,大明就此进入永乐时代 。
和子嗣昌盛的老爹朱元璋相比,朱棣的生育能力实在有些寒碜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皇长子朱高炽被册封为皇太子,皇次子朱高煦封汉王,皇第三子朱高燧封赵王 。然而朱老四儿子虽然不多,夺嫡之争却异常激烈 。
在老爹已经做了近两年皇帝的情况下,老大朱高炽却在此期间一直顶着燕王世子的头衔,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估计当时朝野上下都在传朱棣要立老二朱高煦做太子,让老大朱高炽继续做燕王 。
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朱棣在南京、北京两地来回跑,老三赵王常年镇守北京,老大太子则在朱棣出巡北京时出任监国,然而没事干的老二汉王却一直逗留在南京,迟迟不去封国就藩 。

风水涣 143

文章插图
汉王与赵王剧照
对于汉王的封国,朱棣一开始的打算是云南,估计是想让老二去那边和沐家掰一掰手腕 。然而汉王志在太子之位,自然是不想去云南 。到了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朱棣终于下定决心打发汉王去就藩,这次给他选定的封国是山东青州 。
丁巳,敕汉王高煦:“青州重镇,今命尔居之 。已遣人相度王府,尔亦遣人往彼视之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六十四》
一旦去了青州,意味着太子之梦彻底终结 。不甘心失败的汉王多次在朱棣面前表达意欲“留侍左右”的想法,但是永乐皇帝这次心志坚定,做出了非常严厉的表态:“青州之命,更不可辞”!
朱高煦对此非常失望,趁着朱棣在北京的机会,暗中“私造兵器,阴蓄异志”,打算学习老爹好榜样 。得知消息的朱棣从北京紧急赶回南京,随即对老二展开清算,不但将其部下全部处置发落,甚至还打算将朱高煦废为庶人 。此事虽经太子求情而作罢,但朱棣最终在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将汉王赶到山东乐安州就藩,就此绝了他夺嫡的念想 。
皇太子复屡言之,上曰:“汝若不从吾意,久当悔之 。”又曰:“今可寘之何地耶?既不肯往青州,决不可复留于京师,虽畿内之地亦不可容 。吾今强狥汝意,不去其爵,处之近畿之地 。一旦有变,可朝发而夕擒也 。”于是有乐安之命 。—《明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
风水涣 143

文章插图

【风水涣 143】至于老三赵王朱高燧,虽然他在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曾经谋划过一场未遂政变,但是朱棣居然还舍不得让他去封国河南彰德就藩 。直到朱棣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赵王才正式之国彰德 。
第三位:世宗肃皇帝朱厚熜谁都没有想到,汉王这次狼狈不堪的之国,竟然会在此后近一百五十年时间内成为绝唱 。朱棣驾崩后继位的仁宗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猝然驾崩 。
仁宗共十子,其中第四子朱瞻垠早逝,第三子越王朱瞻墉、第八子滕王朱瞻垲、第十子卫王朱瞻埏在京师去世,未曾之国 。长子朱瞻基册为皇太子,仁宗驾崩后继位,即明宣宗 。次子郑王朱瞻埈、第五子襄王朱瞻墡、第六子荆王朱瞻堈、第七子淮王朱瞻墺、第九子梁王朱瞻垍在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分别之国凤翔、长沙、建昌、韶州和安陆 。
宣宗共两子,长子朱祁镇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即明英宗 。次子朱祁钰先封郕王,土木堡之变后登基称帝 。英宗南宫复辟后仍废为郕王,最终在紫禁城西内去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