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记者”亮相冬奥会!数字人未来走向何方?( 三 )


当今中国教育 , 对学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 , 实际上也是期待体育、艺术、科技等成为全民素质和国家能力持续提升的活力源泉 , 机器人与数字人的科技含量不言而喻 。
此外 , 体育、艺术与科技相互激发 , 会产生更多的创意灵感、体育激情和科技能量 。 这种朝气蓬勃的机器人、数字人 , 将带给人类更多的正能量 , 成为人类工作的好帮手 。
3.有艺术的魅力
从本质上说 , 数字人是工具 , 但又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工具;数字人是符号 , 也不同于以往人类创造的所有符号 。 因为它是“人” , 不仅要将其人形化 , 更需要将其人格化 。 好的数字人 , 总是在人格化上见高低 。
数字人身上融入了艺术精神、体育精神、科学精神 , 这些精神构成了它的能力、才情、气质和风范 , 构成了它独有的内涵和韵味 。 不仅如此 , 目前涌现出来的众多数字人 , 不约而同地向职业化与本土化的方向发展 。
未来的数字人一定是百花齐放 , 千人千面 。 具有中国形象、民族特色、职业特征、个性风格的数字人 , 将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穿越中 , 在新的想象张力中 , 丰富我们的审美生活 。
只要把准定位 , 主动赋能 , 数字人未来可期 。
如何更好发挥数字人的优越性?
想要更好地发挥数字人的优越性 , 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好产品
要利用数字人的工具属性 , 发挥其先进生产力的作用 。 目前 , 数字技术尚处在发展阶段 , 远远跟不上人们的翘首期待 。
虽然数字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新鲜感和好奇感 , 但要真正实现感官的延展性、体验感 , 给真实世界的人提供数字沉浸感 , 还需要一系列技术支撑 , 比如大数据、云计算、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AR、VR、脑机接口、区块链等 。
现在 , 绝大多数数字人还停留在形象塑造的阶段 , 只有不能动的肢体、不能张口的嘴、不能做表情的脸 , 未来还需要不断勇敢探索其在各种场景的应用 。
同时 , 与任何产品一样 , 数字人也需要有好的创意和市场营销 。
2.好作品
要利用数字人的文化属性 , 发挥其人类符号的作用 。 数字人不是简单的物理性、功能性工具 , 它总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中“活动” , 在有故事的剧本中“表演” , 因此带有精神性、审美性特征 。
数字人的出现 , 不仅是重大科技创新 , 也同样是重大文化创新 。 而且 , 每个数字人都是文创产品 , 也可以被应用到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 。
事实上 , 数字人就是从这里出发 , 向相关领域挺进 , 用艺术与技术为经济社会赋能 , 为生产生活赋彩 。
3.好人品
要利用数字人的社会属性 , 发挥其感染人的作用 。 数字人并没有社会属性 , 它的社会属性来自人的社会属性 , 是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创造的“人设” , 是人形、人性、人格的让渡 。
因此 , 它应该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 体现科技向善 , 遵循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公序良俗 , 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特别是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道德伦理和信仰追求 。
从目前来看 , 许多数字人在片面利用非主流形象取悦年轻用户 。 数字人需要有正向价值 , 更需要符合主流价值观 。
对于拥有大数据等诸多优势的数字人来说 , 做到有智慧不难 , 但是只有把智慧与人类发展结合起来 , 才算是真正的智者 , 也才算是“仁者爱人”的仁者 。
体育是运动的人文载体 , 也是数字人的最好模本 。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 , 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 ”人类以及人类创造的数字人 , 都应以此共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