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题库 社会学概论题库及答案2020年( 三 )


但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产生与成长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基本结构,不同文明的之间的交流、传播乃至冲突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可以说,当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化内在矛盾的反映 。
全球化是一个方兴未艾的过程,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正在发生的历史过程 。它继承了从16世纪开始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将人类社会带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


9.简析贫困文化论和贫困处境论的区别与联系 。
【答案】真正明确提出“贫困文化”概念并对之进行系统阐述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 。他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也就是贫困文化 。此类亚文化一旦形成,贫困也就在其制约和保护下不断延续 。只有穷人抛弃其贫困亚文化,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脱贫 。
通常,人们将以瓦伦丁等人为代表的“贫困处境论”与“贫困文化论”相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更为关注穷人之所以成为穷人的特殊处境,而不是像后者那样,将贫困的责任推向穷人自身 。
实际上两者的研究主题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解释路径的不同 。两种理论都承认确实存在一种偏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 。不过,贫困处境论认为这种文化的产生是穷人无从选择的结果;而贫困文化论似乎是更为强调贫困文化的自生性和自我延续性 。另外,贫困处境论认为不存在一种不分地域和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而贫困文化论认为世界各国的穷人都具有大致相当的文化特征 。
贫困处境论也导致了与贫困文化论不同的反贫困主张,就是消除不利于穷人的特殊处境 。


10.怎样运用社会指标研究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所谓生活质量是指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全部社会和自然条件的综合水平 。所谓“可感生活质量”就是为实际生活的人们所感觉到的或所承受的生活质量 。
在我国的应用
(1)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曾多次尝试运用社会指标体系测量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 。
(2)运用社会指标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 。
(3)研究我国的“可感生活质量”与社会态度 。


11.试用社会类型理论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的基本特征 。
【答案】转型社会,是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社会过渡形态 。兼有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特征 。


12.什么是城市化?它发端于何时?为什么具有必然性?
【答案】(1)城市化:亦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
(2)城市化的出现
城市化发端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 。
城市化的必然性
第一,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
第二,农业声场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 。
第三,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


13.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1)组织目标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事实或未来状态 。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 。
(2)意义
①是组织的灵魂 。
②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 。
③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