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举的三个例子,没有一个是跟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关的,他们并没有实际参与过,都是书本灌输的内容,所以如果直接就讲以上这三类例子,原则上并不切题,有种硬往上靠的感觉 。
要用以上三种材料,必须要在前面做一个软着陆的东西,否则就没有完全切题 。
这个作文的要求实际上要你自己对自我创造力的培养过程进行描写,需要以小见大的方式去引出上面的三种材料 。

文章插图
这里给一个前面需要软着陆的参考性的部分 。
曾经上数学课时,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这个题目是相向而行的问题: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两车第一次相遇时,甲距离A地32公里,相遇之后两车继续沿着之前的方向往前走,分别到达AB两地之后又返回,两人第二次相遇时距A地64公里,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文章插图
为了应付作业,于是直接找做出来的同学要了一个答案 。
第二天老师把我的作业打回来了,要求把计算过程写出来,并且教育我说,抄别人的答案没用,因为你仍然不会,今后还是不会解这类题 。
于是只好老老实实地照着书本上的方法,列出了三元一次方程进行计算 。设AB两地的距离为S,甲的速度为V甲,乙的速度为V乙,两人用时相同建立等式,最终把答案解出来了,但是花了不少时间,而且特别复杂 。
虽然方程式是万能解题公式,但是这样解题未免太繁琐了,为什么一定要按照题目的思路去解呢?难道就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解吗?

文章插图
于是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不用方程式的巧妙方法,解题的思路是这样的:
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已经分别到达了AB两地后返回,因此两车走的路程之和实际上是3倍全程,第一次相遇时,甲车距离A地32公里,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在返回的路上,此时的甲车已经走了3个32公里,不但走完了1倍全程,而且还多出来了一段,这多出来的一段加上64公里,正好又等于2倍全程,因此只需要列一个算式就能得出答案:(32*3+64)/2=80,因此AB两地的距离是80公里 。
只要思路正确,整个计算过程不到1分钟,这样我就完成了从抄答案到根据书本知识计算答案,再到自己创造新的解题思路的升华 。

文章插图
有了这个铺垫之后,接下来用上面三种材料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否则之前提到的三种材料都跟一个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无关,因为没有一个高中生参加过高铁研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两弹的研发,那不是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
要想高考作文拿高分,不仅需要立意高,还需要让改卷老师没法挑你的毛病,并且让他觉得这个学生有思想,因此在用这些材料之前需要有一个引出过程 。
最后祝愿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
【生活百科问答题 生活百科类题目】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
- 生活知识百科大全选择题 生活百科选择题及解析
- 广播稿生活百科600字 百科知识广播稿350字
- 集体行动的逻辑主要内容 集体行动的逻辑核心问题是
- 生活十个问题及答案 生活常识趣味问答题大全
- 生活百科作文200字 生活百科知识大全200字图片
- 参加自考考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安检五步法一问二看三核实
- 目前最好的淘宝客app是谁?淘宝客常见问题解析
-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翻译 陈元方候袁公翻译
- 被誉为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 被称为生活百科的书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