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奕住哪里 张大奕们的“靠山”( 二 )


“过去由批发转来的工厂有一部分本身有自己的设计师,他们原来模式是做现货批发,现在是设计出来样板放着等卖家来选择,库存控制得很好,而不是野蛮式生长,到处推销 。”通过将同一面料设计N个款,让卖家选择,降低风险单方式,一些原来做代工、贴牌的传统工厂开始在走上加工定制的转型 。
如今,淘工厂的平台上已经汇集了15000家左右的工厂资源,覆盖所有产业带和品类 。比如七格格、妖精的口袋背后的工厂影尚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它的ODM有两种设计能力:一是定向设计,即了解七格格的风格和价格带,根据品牌商确定的设计主题企划案给到设计师;二是根据自身设计师风格设计,制好模版供市场选择 。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传统工厂曾经头痛的库存周转以及付款问题也有了好转 。电商订单越来越多使得生产效率和结算周期都有了提高 。现在工厂与品牌商的合作模式是:淘工厂付30%定金,出货前将尾款打到平台上,等到品牌商收货15天时间检验没问题之后,钱将自动打出 。如果品牌商不打款,会交由保险公司处理,这样很好地保证了资金周转的安全和快速 。
“几乎每家工厂都遇过赊数和库存压力,货款被拖上两个月是家常便饭 。在倒闭的厂家中,90%源自资金链断裂 。” 浙江桐乡百纯羊绒制品公司总经理王振波对此深有感触,对于这些深受困扰的服装加工厂而言,通过平台“钱货两清”的交易模式,让传统厂商绕不过的赊数、库存压力成了过去式 。
一条适应电商的供应链如何炼成?
川盛针织是东莞大朗镇首批进驻“淘工厂”的代工厂,该公司电商经理李兵在二楼接到网上客户加印数百件衣服的返单后,一步跨几级楼梯,飞奔到一楼车间交给师傅赶工 。
曾经以外贸代加工为主业的川盛针织,加入阿里巴巴“淘工厂”一年间大变样 。“淘工厂”订单量后来居上,“抢占”了原作为外贸加工的主要车间 。李兵办公的二楼,便是“淘工厂”的运营部;一楼则是生产部,板房、横机、缝盘等应有尽有,工人一片忙碌 。
因为电商订单的占比越来越高,类似于川盛针织这样的工厂正在进行着颠覆式的变革适应市场 。
袁炜透露,根据电商业务占比,平台上的工厂可以分为三档,A类为电商订单收入占总收入的100%;B类为30%~40%;C类则是低于20%的成长型工厂,而如今前两者在平台上对占比越来越高 。
“外贸工厂本身员工计划性很强,但是面对电商订单计划性散,内部逐渐发生变化 。”袁炜告诉采访人员,工厂的变革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设计能力的提升,另外也包括成立电商小组,配备专门的打样师傅,改造原来的流水线 。
从一条几十人承担上万件服饰生产的大流水线,转变为现在2~3人裁装10~20件衣服的小流水线 。如此对于员工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 。“大流水员工做某一个工序就行,小流水则是2~3人完成整件服饰制作,又要会装领子、装袖子 。”
但熟悉供应链,加上自由设计师就能做出品牌?
袁炜表示,现阶段的问题是,加工定制类工厂做品牌转型困难,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和OBM(代工厂经营自有品牌)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的趋势是一方面工厂的寡头效应越来越明显,许多厂商通过入股收购的方式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也越来越专注,“过去大家棉服、衬衫一起做,现在活得很好的企业专做某样品类 。”他表示未来供应链越来越垂直精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
【张大奕住哪里 张大奕们的“靠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