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再获批 下沉市场会爆发吗

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再获批 下沉市场会爆发吗
文章图片

经济观察网 采访人员 张英经过近20年的国产化历程后 , 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行业终于迎来成果 。 2022年1月底 , 微创图迈获批 , 成为继三个月前威高妙手获批后第二款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 。 两款国产产品的亮相 , 打破了此前由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生产的达芬奇在国内市场的一家独大格局 , 为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 。
“据了解各大医院2021年上报的想购买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台数是1400台 , 市场需求是非常大的 , 要知道目前国内总装机数只有260多台 。 国产产品上市后 , 医院意愿购买数应该会更高 。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首席商务官兼资深副总裁刘雨2月20日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
刘雨介绍 , 微创不仅关注三甲医院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需求 , 同时也注重三乙、二甲级医院 , 在未来几年中图迈在三乙、二甲医院的装机量甚至可能更大 。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 国产产品的上市将让更多医院和医生用得起腔镜手术机器人 , 缩小此前的需求缺口 , 不过 , 机器人手术比常规腔镜手术多出的2-3万费用仍是影响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渗透率的重要因素 。
同时 , 由于医院购腔镜手术机器人置需遵循国家卫健委制定的配置规划 , 市场规模与配额计划密切相关 ,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十四五规划”成为行业人士最为关切的政策之一 。
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化
2021年被称为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元年 。 在这一年 , 威高集团的妙手拿到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第一证 , 而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主打产品的微创医疗机器人也成功在港股上市 。
作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 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之路历经了近20年 。 自21世纪初开始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便资助了多个腔镜手术机器人相关的研发项目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是这些项目的主要承接者之一 , 拿下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第一证的威高妙手 , 便是由天津大学教授王树新团队与威高集团合作研发 。 2021年10月底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威高妙手的注册申请 , 用于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疝手术等手术术式 。 国家药监局称 , 该产品上市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 ,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缓解医生疲劳 , 降低应用成本 。
2022年1月底 , 微创的图迈也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审批 , 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操作 。 区别于威高妙手系统 , 图迈是首个获批的国产四臂腔镜机器人 。 图迈的临床试验是通过对标已上市产品达芬奇进行 , 共纳入了104例受试者 。 国家药监局认为 , 图迈能提高术中主从操作的精度和顺畅度 , 缩短学习曲线 , 提高手术质量 , 与进口产品相比将大幅降低治疗费用 ,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综合药监局表述来看 , 妙手与图迈的上市都将有利于使用成本的降低 。 据了解 , 此前一台达芬奇的售价超过2000万元 , 而妙手与图迈的具体售价目前尚未公开 。 刘雨将“图迈”与“达芬奇”的关系比作是“华为”与“苹果” , 他说 , “我们一定会承担起我们国产替代的责任 , 但我们不会打价格战” 。
在国产产品上市前 , 国内市场上仅达芬奇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产品 。 刘雨自2008年起就长期担任达芬奇在中国市场的营销负责人 , 2020年底他加入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开始全面负责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商务工作 , 是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历程的亲历者 。
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市场进程 , 刘雨认为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是2008年到2013年的初创期 , 有零星的装机 , 但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 五年装机17台 , 五年手术量累计才三千多台 。 第二阶段是2013年到2018年的成长期 , 这五年装机台数达到59台 , 机器人手术量也从2013年每年三千多台增长到2018年单年手术量达到了3.3万台 。 第三阶段是2018年以来的快速增长期 , 2021年手术量已经上升到单年近9万台 , 同时在2018年国家明确出台了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配置规划 , 2018年至2020年间一共有225台的指标 , 远超过以往十年累计的指标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