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二 )


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文章图片

许多热衷攒钱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 , “抠”并非是守财奴行为 , 是把日积月累抠出的“精华”用于投资未来作为刚需长远目标--买房、看病、教育、养老、投资 , 省下的每一笔钱都是给未来铺路 , 让每一个目标按时完成 。
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文章图片

美国心理协会的研究显示 , 越在意未来的人 , 冲动消费的可能性越小 , 不论他们目前的经济状况和投资素养如何 。 而活在当下的人更倾向于买买买来及时行乐 , 所以存不住钱 。
经济学家Keith Chen通过研究OECD数据发现 , 相比区别现在和将来时态的国家 , 未区分时态的国家的储蓄率显著更高 ,, 这种差异持续了25年 。
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文章图片

就拿中文和英语对比 , 英语用时态在未来和现在直接竖起一堵无形的墙 , 导致“未来”看起来更加遥远 , 存钱为时过早 , 及时行乐才是正道;而中文不区分将来时态 , 未来仿佛近在咫尺 , 让人更有危机意识 , 更倾向于存钱 。 这项看似匪夷所思的研究进一步证明 , 注重未来的人会更“抠” 。
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文章图片

反抗“消费主义” , 抠出底气
蹭公司的水电、占别人小便宜的这些抠法在抠组是会被鄙视的 。 “抠”是一种自律行为 , 只对自己抠 , 毫不手软地对不必要的消费进行降维打击 , 才能理直气壮 。
抠亦有道 , 把消费主义转化为实用主义 , 不靠消费实现精神需求 , 是抠组的底气和态度 。
“是 xx就必买 xx”“错过就再等一年”
在商家的洗脑下 , 剁手党们并非对自己的“穷”没有充分的认知 , 但往往“人穷心不穷” , 企图用超出自己实际需求与承受能力的消费 维持自己想象中的阶级归属、身份认同 。 正如《消费社会》中所言:“白花钱”成了表现价值、差别和意义的地方 。
“没有什么烦恼是一个包包不能解决的 , 一个不行 , 就两个”
社交媒体上 , 消费被鼓吹成一条最迅速摆脱焦虑的捷径 , 但事实往往是:焦虑--消费 --更加焦虑 --再消费 ......
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文章图片

年轻人抠起来,连大爷大妈都害怕
文章图片

抠友也是从剁手党过来的 , 早已认清套路 。 他们明白 , 精致穷只会让你在穷精道路上一去不返 , 买驴牌包、买限量鞋 , 只能缓解片刻焦虑 , 然后让贫穷的生活雪上加霜 。 财务自由对于大多数年轻社畜遥不可及 , 而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闭环最高效的手段就是-- 节约 。
抠组里没有人均年薪百万 , 没有人在美国刚下飞机 , 不会感受到自己是个被降维打击的loser, 一条条帖子弥漫着人间烟火气 , 抠友们的发言朴实无华但不枯燥 , 虽然未曾谋面 , 但仿佛像身边的损友一般有生活的实感 , 也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 他们不会告诉你怎么过“ 标配的人生”、怎么追逐潮流, 而是告诉你如何管住自己的手 , 告诉你几块钱也可以花得安心舒适、坦坦荡荡 。
当带货主播催促着你“买它”时 , 抠友们在自己的小天地气定神闲 , 乐此不疲为了省钱互帮互助 , 夹杂着自嘲与调侃 , 他们不攀比 , 不焦虑 , 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反消费主义同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