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一边感叹着荒唐一边发现 , 交友软件上还是有越来越多的 Samantha出现了 。
曾经他们深切鄙视过那些“恨不得祖宗八辈都写往简介上写”的行为 , 看见hr就掉头逃跑 。
现在 , 这帮人就恨对面不把公司名字写详细 , 最好能把手头项目的招聘JD一起挂出来 。
尤其在亲身尝到了一些甜头之后 , 就连最开始的那份离谱观感 , 也逐渐变成了“思路决定成败”的感叹 。
就像豆瓣是文艺青年的小众天堂 , 我过去也以为 , 交友软件是属于这届95后的BBS:
一个用于同城交友、打开社交圈子的工具 , 一个“即便我们不一样 , 也能随便聊聊”的地方 。
文章图片
结果无数次的实际经验和他人的故事都告诉我:
精准匹配的算法、追逐高效的目的性 , 都注定会让它的本质逐渐往办公软件靠拢 。
当简单高效成为唯一行事法则的那一刻 , 不是我们选择了工作 , 是工作选择了我们 。
如今就连通过交友软件date的过程 , 看起来也跟面试相差无几 。
匹配上了只是开始 , 差不多相当于迈进了一面的门槛 。
俩人的核心诉求未必相同 , 很可能一个想找“稳定对象” , 一个只想“随便玩玩” 。
虽然都不是彼此的理想型 , 但也不是不能见面聊聊看 。
文章图片
几个小时的见面时间 , 要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 从姓名籍贯兴趣爱好聊到前司工作有多操蛋、家里的小狗叫啥名……
甚至就连交友软件上的个人简介 , 看起来都与简历包装的逻辑如出一辙:
绞尽脑汁地通过各种话术包装自己 , 试图以最恰到好处的姿态 , 展现出幽默感、优越条件和些许个性 。
文章图片
有博主手把手教你填写交友软件的简介 via.Coco zhu
里面除了 ons(one night sleep)、fwb(friends with benifit , 性伴侣之新时代温和版)等 行业必备黑话 , 往往会配套使用一些特殊的春秋笔法 。
“想去打卡精酿酒吧” , 潜台词是“下次见面一起喝酒”;
“想找个一起健身的小姐姐” , 是“身材不好建议别滑我”的婉约版;
“不喝酒不蹦迪不找gf” , 重点只有最后四个字 , 说的是“不想走心” 。
由此 , 还诞生了专门的个人简介教程 , 把一切都标准化、模板化 。
文章图片
以至于在某些微妙的时机下 , 你甚至会真的收到约会对象发来的简历 。
很难解释这一切 , 到底是打工人的打工魂已经卷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 。
还是对方已经洞察到了 ,无论搞对象还是找工作 。
现实世界的人类关系 , 大多还是得遵循简单粗暴、互相挑选的相亲原则 。
文章图片
via.@纯真小将
而这大多和脱单没什么关系了 , 完全是当代年轻人活在社畜的心理阴影之下 , 一种生活方式的折射 。
根据我的观察 , 不同的交友软件 , 在画风上也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
有开口必称“及时行乐”的走肾集散地 , 也有“盛产985毕业藤校硕士美企高管”的凡尔赛花园;
有人用它线下看房 ,有人线上交友 , 有人激情互撩 , 有人隔天下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