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周边长杂草影响风水 胡同里长草风水好不好( 二 )


新京报:你对国家有什么祝福和祝愿?
杜昌基:首先盼着咱们国家能国泰民安 , 早日统一 。同时 , 也祝愿北京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宜居之都 , 我们全家都愿意出一份力 。
■ 对话
环境改善了 , 我又愿意出门遛弯儿了
【人物档案】
杜昌基
1932年生 。山东烟台人 , 16岁来北京一大米庄做学徒 。新中国成立后在贸易公司、零售公司工作 , 1953年进入北京市总工会系统工作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首旅集团退休 。
新京报:陟山门街以前是御道 , 你是如何住到这里的?
杜昌基:我家这个四合院是民国建的 , 现在归西城区房管局管理 。我是1958年住进来的 , 当时在北京市总工会财贸工会工作 , 是工会安排的宿舍 。当初一度住过6户人家 , 现在住着3户 , 都是原来工会的老同事 。3户 , 一共四口人 , 都是80多岁的老熟人了 。几十年了 , 我们相处得一直很融洽 , 从来没红过脸 。
新京报:房顶上长了很多草 , 会不会不安全?
杜昌基:房子是民国时期建的 , 主体质量不错 。木结构的 , 冬暖夏凉 。就是房顶上长草对瓦不好 , 清理时得拿刀去割 , 不能拔 , 一拔瓦就坏了 。
我们家屋子里花砖地也是民国时铺的 , 都是洋式的 , 花样没有重的 , 我们都很喜欢 。大约10年前 , 东耳房有点漏了 , 找人来修理屋顶时就在地砖上和水泥 , 把地砖给糊住了 。我们全家老少三代人一起上阵 , 擦了好多天 , 把地面都给擦干净 , 完全恢复了原貌 。现在我们年岁大了 , 自己擦不方便了 , 就定期找小时工来擦 。这里的一砖一瓦 , 我们一家人都很珍惜 。
现在的房子 , 房管局希望翻建 , 曾经征求我们几位老人的意见 , 但我们更喜欢这个房子本身:木结构 , 四米多的层高 , 住着很舒坦 , 有小毛病维修一下就得了 。
新京报:这些年 , 你住的院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杜昌基:这个院子的变化 , 也是时代的缩影 。院子里面装了我们家很多珍贵的记忆 。院里最多住过6户人家 , 女儿小时候 , 院里孩子有十来个 , 都是一起玩 。
80年代 , 外孙三四岁的时候 , 我和老伴经常追着他喂饭 , 整条街的街坊都知道 。那时候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对我们老街坊也不收钱 , 我们天天带着孩子去玩 。餐馆的厨房拆了之后 , 我们清理了一下旮旯里的东西 , 找到两大包外孙小时候的玩具 , 二十多年前的东西了 , 很多玩具还能玩 。外孙现在30多岁了 , 他也很高兴 , 把一些拿回家了 。
院东侧曾经被当成餐馆的后厨了 , 占了很大一部分空间;现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重视起来了 , “开墙打洞”回填了 , 院子又开始逐渐复原 。现在小院儿宽敞了 , 家人亲朋团聚又有了一方天地 , 非常满足 。
新京报:60年里 , 陟山门街变化大吗?
杜昌基:挺大的 。跟我们的小院一样 , 以前它是文化味比较浓的一条街 , 后来商业气息越来越重了 , 住着也没最初那么舒服了 。
过去这条街挺幽静 , 一抬头就能看见北海的白塔和景山上的亭子 , 来回走走特别舒心 。80年代以后 , 做买卖的逐渐多了起来 , 卖排叉的、卖干鲜果的、开餐厅的 , 还形成了早市 , 甚至停车场 , 每天停几十辆车 。20米宽的马路挤成了一米多宽 , 都是车和人 。我和老伴儿出门上个卫生间都得左顾右盼 , 生怕被车撞着 。平时能不出院门就不出院门 。因为常年堵车 , 有的家里老人病重打急救电话120的车根本开不进来 , 只能用担架抬着往外走 。这么一来 , 少说也要耽误10分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