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寵之蟋蟀與世俗,你知道多少呢?( 二 )
如“蟋蟀悲秋菊”、“西風吹蟋蟀 , 切切動哀音 。 ”據傳 , “蟋蟀悲秋菊”由蘇東坡所作 。 一次 , 他在夢中與弟弟子由游南山 , 夢中寫詩數十篇 , 一覺睡醒 , 只記住了“蟋蟀悲秋菊’一句 。 此詩句算不上絕佳之作 , 但一個“悲”字 , 活畫出蟋蟀的凄態 。 “西風吹蟋蟀 , 切切動哀者” , 是和尚善持的詩 。 西風時起 , 昆蟲已不再鳴叫 , 如蟬、“叫蟈蟈” , 唯蟋蟀鳴聲切切而不止 。 此時蟋蟀亦已衰老 , 雖鳴而不激越 , 又值草木凋謝之時 , 故給人以哀婉的感覺 。
我國古代文人有“逢春而喜 , 遇秋而悲”的傳統 , 蟋蟀鳴而知天下秋 , 所以很自然地會悲從中來 , 愁從心出 。 古代吟哦蟋蟀的詩人 , 大多都無法擺脫這一類的“移情作用” 。 蟋蟀在騷人墨客的眼里 , 不僅是悲秋之蟲 , 同時又是催織的信使 。 據《爾雅》、《廣雅》釋名 , 蟋蟀又名促織、趣織、趨織 。 關于“趣織”之名 , 《廣雅》引《里語》曰女工急 , 故趣之 。 ”《易通系卦》中說:“蟋蟀之名 , 隨陰迎陽 , 居壁向外 , 趣婦女織續女工 。 ”趣 , 古時亦有“催促”之義 , “趣”又可作“趨” , 所謂“趣織” , 實際上與“促織”、“趨織”是一回事 。 《三才圖會》中說:蟋蟀鳴聲“如急織 , 故幽州謂之促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