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下简称交叉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人大供图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采访人员 高凯)27日 ,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下简称交叉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据悉 , 该院将围绕数字经济、区块链、人工智能、国家治理等关键领域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 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数字社会科学”集群 , 开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养 , 为我国交叉研究与交叉学科建设作出原创性贡献 。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在揭牌仪式上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 , 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 , 将立足综合优势 , 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 , 打造新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 , 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 , 努力成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增长点和驱动新引擎 , 为探索一条具有人大品质、人大特色、人大使命并引领时代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之路 , 为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化自立自新自强自觉奉献人大力量 。
据介绍 , 在学科建设方面 , 交叉院将立足“双一流”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体系 , 瞄准党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 凸显人文理工交叉特色 , 聚焦数字社会科学领域 , 明确“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人文”三个数学社会科学的重点方向 , 聚力产出人文理工交叉全国领先的标志性成果 。
人才培养方面 , 交叉院将积极促进新技术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人才培养 , 进一步打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 , 开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 , 基于跨学科交叉平台和导师团队单独配置博士生招生名额 , 并逐步开展复合型本硕人才培养 。
师资建设方面 , 交叉院将面向国内外招募战略科学家和首席专家 , 搭建5个左右研究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战略聚焦性强的优秀跨学科团队;探索实行跨学院、跨学科团队课题组长负责制 , 推行校内首席专家双聘制试点 , 扎实推进长聘制管理机制 。 在成果认定与奖励方面 , 探索协同创新成果认定新办法 , 探索实行以奉献为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 。
揭牌仪式后 ,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 来自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探索创新交叉融合机制、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以及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展开交流探讨 。
据了解 , 中国人民大学是最早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 , 至今已有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 17个跨学科实验班 , 18个荣誉辅修项目 , 10个文理交叉型博士生 。 近年来 , 该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块链与数字经济、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科技革命与未来法治等多个研究领域探索学科交叉 , 取得重要成果 。
据介绍 , 未来 , 交叉科学研究院将秉持“大平台、大团队、大交叉、大协作、大项目”建设思路 , 坚持“问题导向、项目牵引、平台支撑、团队协同” , 突出人文理工深度交叉融合的核心特色 , 以“揭榜挂帅”和教师双聘制方式打造研究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战略聚焦性强的高水平跨学科团队 , 加快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 进一步打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 , 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深度交叉融合 , 围绕数字经济、区块链、人工智能、国家治理、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 推进学科交叉政产学研协同 , 为学校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 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学科布局作出关键性贡献 , 为我国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事业进步作出原创性贡献 , 为助力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历史性贡献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