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美年大健康,美因基因二度冲击IPO( 二 )


正是在美年大健康加持下 , 美因基因才成为中国唯一在消费级基因检测行业实现盈利的公司 。 2018年至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 , 美因基因分别实现营收1.96亿元、1.24亿元、2.03亿元和1.52亿元 , 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204万元、2969.1万元、7909.7万元和416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3.7%、63.4%、72%和66.8% 。
分业务看 , 美因基因的业务分为两大板块 , 消费级基因检测和癌症筛查 。 其中 , 消费级基因检测包括营养与代谢、癌症风险评估、慢性疾病易感性、药物遗传学检测及传染病检测(含新冠检测);癌症筛查包括Septin9结直肠癌筛查检测、SDC2结直肠癌筛查检测和RNF180/Septin9胃癌筛查检测 。
2018年至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 , 美因基因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业务分别营收1.42亿元、1.07亿元、1.62亿元和8309.6万元;癌症筛查业务营收507.8万元、687.2万元、4151.1万元和6845.4万元 。
需要指出的是 , 在消费级基因检测业务营收中包含了新冠核酸检测所带来的收入 , 而这部分收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美因基因从2020年5月开始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服务 , 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 , 该公司核酸检测服务分别收入7390万元和3310万元 , 毛利率分别为68.7%及56.9% 。 也就是说 , 美因基因45%的营收来自于美年大健康 , 36%的营收来自于新冠核酸检测 , 大约只有19%的营收靠自己挣来的 。
所处赛道竞争激烈
近年来 , 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逐渐被大众所熟悉和接受 , 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各个场景 , 成为风口产业 。
【背靠美年大健康,美因基因二度冲击IPO】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2020年美国消费级基因检测服务累计用户数为2930万人 , 渗透率为8.8%;中国的累计检测用户数为1210万人 , 渗透率仅为0.8%;预计2025年中国累计检测用户数将达到5230万人 , 行业及商业增长潜力巨大 。
但有潜力并不代表真实的市场 。 招股书显示 , 2020年美因基因检测数为268.2万人次 , 其它同业共计检测139.6万人次 , 与上述行业预测描述存在一定差异 。
事实上 , 早在2015年消费级基因检测就已在中国兴起 , 23魔方、微基因、水母基因等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 , 刚开始这类公司的基因检测服务包括天赋基因、运动基因及祖源基因等检测 。 截至目前约有20家消费级基因检测企业 。
这些企业为了在国内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掘金” , 早期花费了高昂的成本进行消费者教育 , 另外 , 由于各家企业产品严重同质化 , 导致其纷纷陷入“价格战”困局 。 23魔方在2017年将原定999元的产品价格降至499元 , 随后竞争对手微基因也将999元的产品价格腰斩一半 。 次年6月23魔方又将前述降价产品再次降到299元 。
不巧的是 , 2020年新冠疫情又让该行业雪上加霜 , 常规业务一度按下“暂停键” , 不仅采集消费者的唾液样本存在风险 , 样本如何运输、实验室检测如何防护也是问题 。 然而美因基因由于站在“巨人”美年大健康的肩膀上 , 一跃成为了未上市企业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 。
在癌症筛查领域 , 美因基因的进程则慢了竞争对手一步 , 华大基因和贝瑞基因已于2017年在A股上市;2020年6月 , 泛癌种早筛企业燃石医学和泛生子先后登陆纳斯达克;2021年4月诺辉健康拿走了“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头衔 。
在产品方面 , 美因基因的三款癌症筛查产品在检测中 , 其使用的均是第三方研发的试剂盒 , 美因基因提供的仅是自家检测服务 , 主要落地场景在美年健康这样的体检机构 。
无论是消费级基因检测还是疾病筛查 , 美因基因目前都没有产品获得体外诊断证 。 招股书显示 , 美因基因有三款癌症筛查试剂盒在研 , 但预期获证时间均在2024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