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自己就能测核酸!“成都造”核酸检测仪刷屏背后,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二 )


在家自己就能测核酸!“成都造”核酸检测仪刷屏背后,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文章图片

胡文闯及其团队成员 图片来源:动脉网
去年年中 , 胡文闯在天府生命科技园访谈中透露 , 2020年11月底美国Lucira公司推出首款家用新冠核酸检测器后 , 其团队就加快了自研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一体式核酸检测器的研发进程 。 这款打火机大小的产品不需要仪器和专业人员 , 即可实现现场实时的病毒检测 , 适用于医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公共场所 , 甚至可满足居家快速核酸筛查 。 相比美国同类产品 , 该产品已达到更高的准确性和更低的成本 , 且属于国内首创 。
如今 , 这款产品即将走进现实 。
彼时 ,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在成都创立公司 , 胡文闯表示 , 成都这片沃土非常适合生命科技类企业成长 。
他给出的关键词 , 是产业、资源和人才——在产业方面 , 他表示 , 成都的半导体产业在政府的扶持和规划下崛起势头迅猛 , 它作为成都的支柱型产业 , 对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将起到优势支撑作用 。
从资源来看 , 成都有着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实力雄厚的大三甲医院 , 坐拥丰富的医疗资源和临床病例资源 , 为企业产品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温床 。
从人才来看 , 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高水平大学坐落在这里 , 可为科技创新企业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
建圈强链: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
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版图重要一极
POCT作为IVD(体外诊断)市场的黄金子领域 , 近几年因市场空间大、增量快一直备受追捧 , 是最受关注的体外诊断细分方向之一 。 从垂直领域来看 , 在微流控POCT领域的创业企业中 , 成都也不乏佼佼者 。
前不久 , 成都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有一款国内首创的产品取得注册证——“DISKFLU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诊断平台” , 只需在光盘大小的碟式微流控芯片上加一次样本 , 就可以在15分钟内自动完成最多9个项目的精准定量检测 。
微康生物研发的DISKFLU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诊断芯片
该产品主打心内科、急诊科、胸痛中心、ICU等临床科室等临床POCT市场 , 和“在家就能做核酸检测”的新型核酸检测试剂仪器一样 , 有了这个诊断平台 , 以往需要在大医院才能检测的项目 , 以后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即可完成精准诊断 , 结果与大医院互认 , 患者少跑路少排队 , 同时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 推进分级诊疗进一步实现 。
从企业到产业 , 成都正在大力发展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 推动其实现产业化 , 创新药也被纳入成都正大力实施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 。
产业聚集对企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微康生物创始人唐勇看来 , “多家药企集聚在同一地区 , 可以吸引供应商落户并针对这一地区准备更充足的货品 , 降低供应链成本 。 ”
目前 , 该领域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 。 以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为例 , 该中心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和未来医学 , 目前已导入华西医学大数据中心等37个高水平研发项目 , 12个川大教授转化项目 , 世界500强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等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吸引2名院士级人才 , 8名国家级人才 , 实际入驻技术性人才近2000名 。
从资本市场来看 , 近年来 , 成都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上市阵营也在持续扩容 。 2月15日晚 , 成都高新区企业海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获通过 , 系近两年来成都第8家在A股获批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 在资本市场“成都军团”的版图中 , 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达12家 , 占比超11%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