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蛙饵料的准备:石蛙饵主要有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
2、石蛙池的建设:野生石蛙常年生活在阴凉的山溪沟边和瀑布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生活在石洞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殖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饲养石蛙,从野生变成家庭饲养,在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石蛙人工饲养,必须合理设计石蛙池,石蛙池接近自然环境,人工管理也很方便 。
(1)养殖场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石蛙池不受场所的限制,一般养殖场所水质好,排水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干旱,管理方便,应选择防止逃生的场所 。石蛙池可以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需要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室外可以设置凉棚,下面可以建设石蛙池,粗糙地在室内,庭院内或室外建设池,是石蛙的好生活场所 。
(2)石蛙池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用精养,建设池时应尽量满足石蛙的生活习惯,提供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并且饲养管理方便 。
①石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3:1,设有栖息石穴,池底铺有大玉石,光线暗,湿度保持80%,创造理想的青蛙栖息生态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含有足够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
②蝌蚪池: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要遮光饲养,每个池最好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 。
③石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有3-5厘米的小石头,筑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种青蛙池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稍微倾斜,排水孔在最低点完全排出池水,池内设置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品,池上口设置网罩,防止青蛙跳跃害生物 。进水管安装在池子上面,靠近网盖下面 。新建池不能及时使用,只有用消毒液消毒(除碱),用水浸泡多次,才能养石蛙 。
3、小蝌蚪的养殖技术:小蝌蚪的生长一般为四个阶段 。
(1)初期(1-10日龄):蝌蚪破膜后3天用卵粒中的能量逐渐成长,开始寻找食物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为主要食物 。
(2)生长前期(10-20日龄):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加,但消化功能弱,必须投入蛋黄、豆浆等高蛋白流汁饵料 。每天定时喂食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喂一只蛋黄,然后逐渐增加 。
(3)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增强,为了促进消化器官的尽快发育,适应了两栖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学特性,20日龄后,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汁的饲料量,逐渐改煮熟的植物性、藻类饲料,如薯类茎叶、瓜类果叶、米饭、水嫩水草等,每天清除池内饲料的残渣,保证池水不受污染 。
(4)成长后期(55-75日龄):也称为变态期 。蝌蚪55天后进入变态期,分别生长后肢、前肢和尾巴 。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一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安静,创造适应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
【石蛙养殖技术,附石蛙的生活习性】4、石蛙的养殖技术:刚变态的石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投入苍蝇蛆、黄粉虫、蛆等活动性饲料 。每天傍晚投入,投入量取决于采食状况,随着石蛙食量的增加,投入量逐渐增加,有点剩余 。投食台每天早上清洗,经常消毒,以免剩下的食物变质污染池水 。今后的时间,按石蛙的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 。在石蛙池口加上纱罩,防止逃跑和老鼠伤害 。
- 石金钱龟的养殖技术,附生长习性及疾病预防措施
- 红虫养殖技术,注意冬季要防冻
- 泥鳅木箱养殖技术,饲养管理
- 林下土鸡养殖技术,附养殖优点
- 三元杂交瘦肉猪养殖技术,注意节约饲料成本
- 金蝉养殖技术,附生活习性
- 螺蛳的养殖技术,注意池塘底质要肥
- 肉狗养殖技术,附生活习性及肉狗养殖的前期准备
- 牛蛙网箱养殖技术,有以下四个方面
- 肉驴养殖技术,附养殖场的建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