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之基輔10萬余人除壯烈戰死者外,包括指揮官在內全部被俘( 二 )
但左翼第六軍在基輔前的第聶伯河西岸被阻止 。 蘇聯軍隊的頑強的抵抗反復反擊推遲了左翼攻擊南方集團的很長一段時間 。 基輔是烏克蘭的首都 , 位于耶斯納河和第聶伯河的交匯處 。 第聶伯河從北向南彎曲進入黑海 , 形成一個巨大的s形 , 其上游支流耶斯納河 。 基輔是蘇聯第三大城市 , 僅次于莫斯科和列寧格勒 。
它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戰略要地和交通樞紐 。 正如拿破侖在19世紀初所說 , “占領基輔就等于占領饑餓者的雙腳 。 ”德國的計劃的目的是占領基輔 , 關閉布坎尼元帥的索南集團在這個巨大的舌區 , 并奪取該地區的戰略資源 。 戰前 , 蘇聯最高統帥部認為 , 如果希特勒發動進攻 , 他將使用重型軍事力量奪取蘇聯的糧食資源、頓巴斯的煤和鐵以及巴庫的石油 。 因此 , 這個方向上最強大的軍隊 , 擁有數百萬軍隊 , 是西部和西北部的總和 。 從蘇德兩軍在戰區的相對實力來看 , 蘇聯似乎占據了上風 。 倫斯泰特元帥知道 , 要想在戰爭中得到最好的結果 , 他必須依靠快速的突襲和敵人指揮官的錯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