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 , 轻的时候 , 笔画就细一些 , 重的时候 , 笔画就粗一些 , 只不过 , 朱简是用刀 , 书法是用笔罢了 。朱简也有理论支持他的做法 , 只是他说的是“以刀法传笔法” , 这个时候 , 刀法只是传笔法而已 , 并没有把“印从书出”这一理论提炼出来 , 或者发展到更高的高度 , 其实这不怪朱简 , 那个时候 , 碑帖学不兴旺 , 朱简还没有办法 , 也没有条件修习出来邓石如那样的书法水平 , 所以只能是“传笔法”算完 。
四、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们学习书法 , 在书法的练习中 , 会有文字线条的顾盼、向背、呼应、挪让等章法原则;同时也会有整体书法画面的情态合一原则 , 比如《丧乱帖》一望而知是性情沮丧不已而又无处宣泄的作品;也会有整篇书法作品在生气上的一以贯之的原则 , 比如《兰亭集序》 , 通篇都能感觉到“惠风和畅 , 清流激湍”的意趣 。这是书法里讲的章法和意趣及生气 。
引到篆刻上 , 我们写印稿时 , 也需要写出来的印稿是点画到位的 , 是有趣的 , 是统一的 , 也应当有字与字之间的顾盼 , 也应当有向背、呼应、挪让这些章法特征 , 而跟书法一样 , 写印稿时 , 也不能描字、画字 , 书法篆刻都一样 , “字是黑狗 , 越描越丑”这样的话 , 在篆刻写印稿时同样有道理 。
在篆刻实际奏刀时体现印稿里的书写意趣时 , 操刀者心里一定想到书写的意味 , 哪里笔毫是展开的 , 哪里有个回锋 。比如起笔时 , 因为藏头的缘故 , 起笔处书写一定是铺毫写成 , 而且中锋行笔保证聚力不散 , 也同时使书写线条不扁不平 。

文章插图
(篆书起笔铺毫)
那么 , 在刻的时候 , 操刀者一定心里有这个意味 , 表现出来的印面效果 , 才会有书写意味 。再比如转折 , 书写篆书比较老练的练习者 , 转折处一定是转腕来保证笔毫稳定的 , 而没有书写体会的篆刻者在刻转折笔画时 , 没有这个体会 , 笔意当然传达不出来 。

文章插图
(转折时 , 笔毫是保持稳定的)
由此能得出来的是 , 提高篆书水平 , 认识到书写的意趣 , 在印面上又通过充分的思想认知 , 用刀法体现出来 , 这样才基本算得上篆刻的“有笔有墨” 。
五、对于初学者的启示
既然要“有笔有墨” , 那么 , “写” , 似乎成了必须做的一件事 , 因为不写 , 就不可能体会到“写”的笔墨味 , 不写就不可能体会到写才能领悟到的笔墨意趣 , 因此 , 篆刻学习者 , 在学篆刻之初 , 就提笔写写毛笔字 , 益处很大 。
当然 , 学习篆书的书写可以使我们写出像样一点的印稿 , 但不管印稿写得再好 , 刀法传达不到位 , 同样没用 , 开篇不是说 , 赵之谦意识到“有笔有墨”很重要 , 但他也“心手左”吗 , 意识到和做到 , 中间又有一段距离 , 而这段距离 , 却是必须以苦练苦悟才能达成的 。更何况 , 篆刻的“刻” , 也并非完全照搬毛笔书写的笔意 , 还有篆刻所独有的刀意美 。因此 , 练习刀功 , 也相当重要 , 有些意味 , 操刀者注意到了 , 刀功不到 , 表现不出来 , 有笔有墨的念头只能停在想法上 , 实现不了 。
- 电脑桌摆放风水正确图 电脑桌靠墙影响风水吗
- 风水何为砂 东水西山风水
- 风水怎么看方位 搬家看风水方位是怎么定的呢
- 什么是风水树 风水树有哪些
- 女人开始变胖风水 女人发胖的风水
- 风水中猫代表什么 猫为什么喜欢看风水呢
- 风水也是一门科学 看风水也是一门科学吗
- 上海替儿还债的油 上海替儿还债的油墩子阿婆去世
- 中国选手首次站上 中国选手首次站上冬奥北欧两项赛场
-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顺口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