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数字技术为重塑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开启“机遇之窗”( 二 )


但他同时建议 ,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 , 政府先行一步的引导与治理至关重要 , “一是避免一放就开一管就死 , 应对前沿理论开展积极研究 , 同时对其应用进行管控;二是上海可结合自身产业优势 , 在时尚设计、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进行创新试点 , 同时要警惕技术区分度 , 从而增强资源投入效率;三是在宏观政策上引导人才资源聚集 , 同时支持科学家去做前瞻性研究 。 ”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数字技术为重塑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开启“机遇之窗”
文章图片

进博会上展示的机器人 汤彦俊 摄
例如被广泛讨论的去中心化虚拟货币 , 蒋昌俊认为 , 作为区块链的一个应用方向 , 当前虚拟货币的算法技术掌握在少数专业人士手中 , 其如何作为社会公共资源能为所有人共享 , 使区块链“用数学方法让社会更加公平”的核心价值得以凸显 , 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进一步深入 , 更需要完善的应用和监管机制建设 , “使之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 , 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投机工具 。 ”
蒋昌俊指出 , 上海应在近年来良好的数字技术发展态势下 , 抓住基础理论原发原创和应用场景需求牵引的“两头”来倒逼中间的核心技术发展 , “只有根深、叶茂 , 树干才能愈加粗壮、扎实 。 ”
例如未来数字经济金融领域的突破创新 , 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多学科合作 , 以及政企学研的多领域协作 。
“这一是因为当前真实社会的经济金融系统已经极其复杂 , 主体和角色很多 , 大量金融衍生品被设计出来 , 如果不能完全厘清其中逻辑规律 , 就容易导致偏差甚至失控 。 ”蒋昌俊解释称 , 因此构建线上线下、更加复杂的数字金融体系 , 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共同梳理其中逻辑关系 , 为风险防范形成重要支撑 。
此外 ,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打造基础扎实、系统安全、交易蓬勃的数字经济金融体系至关重要 。 “数字技术能走多远 , 有赖于诸多学科的创新进步和相互渗透支持 , 正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起二落’ , 当前数字技术相关理论中不排除存在关键核心问题 , 仍需要基础自然科学的不断突破方能水涨船高 。 ”
“同时更重要的是 , 随着全球化加深 , 如系统性金融危机更易波及全球 , 自然科学语言作为人类的‘通用语言’ , 更具客观性 , 也更易为各国彼此理解 , 形成通力合作的命运共同体 。 ”蒋昌俊说 。 (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