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曾祥裕( 二 )


中门楼营造别具匠心,形似官帽 。前有青石板铺成的一个“本”字,门楼后有一个“人”字 。“本”字之意为:村人不管在外读书做官,还是经商致富,“根”都在竹桥 。门边有系马桩,文武官员到此要下马轿 。
第三进“上门楼”,门脸为四柱三间牌楼式,门额题字“谏草传芳”,加牌楼后的门屋,成为最典型的牌楼门屋式 。
还有另一座下门楼为“光禄世第”门,为纪念曾任唐朝吏部尚书授银青光禄大夫的余褐所立 。位于总门楼的北边,文隆公祠的西边,和上中门楼不在一条路径上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从建筑群布局来看,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朴实典雅,典型的代表就是文林第、八家弄、十家弄等三组自成一体的建筑群 。
最具考察价值的建筑为所保留的祠堂六座,其中文隆公祠,为全村的总祠,坐穴为亥兼壬,不合杨公风水水法,其建于明初,至今600年,据说朱元璋立洪武为年号,因此当时作兴用株(朱)木为柱,红(洪)石为磉 。
镇川公祠和步云公祠为家祠 。镇川公为步云公之孙,此族盛于康熙、乾隆、道光年间 。镇川公祠两边建有裙屋,三栋一排,连成一体,为“培兰”、“植桂”门,建筑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内有大小10个天井,里面为竹桥人延师教子之所在 。
从竹桥村风水格局来看,没有挺秀山峰,无官峰,则世代官少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但该村崇文重教竹 。桥族谱称“吾邑多山少田,人生十五后服贾四方,远者万里,近亦千里”,竹桥建村后,科举出身者不众,而从商立业者不少,世代经营,遂“富甲一方”,致富后,纷纷通过例捐取得“监生”、“太学生”或“贡生”的身份,仍然推崇儒家正统 。
惜字炉是古代村庄文风盛行的见证 。古人惜字,有字的纸不可随意乱丢,要集中收在一起烧掉,尤其在印刷业发达的竹桥,有字的废纸更要收集好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溪县是古代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而以竹桥人开的“余大文堂”为最大最早,“养正山房”即是一个
刻印古籍的地方,它的上堂及后堂为印书之所 。
清代康乾时期竹桥就有人在全国做卖书生意,余德昭在北京开书肆,收罗古籍,兼理金溪嘉会试馆中,其家谱有明确记载 。后来余仰峰又回乡里自开印书房,可以说,竹桥人开了金溪雕版印书的先河,竹桥村于是成为当时著名的印刷基地之一 。
因此竹桥是金溪古村落在明清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类型——因刻书而兴,因商而兴,又恪守儒家正统,尊崇礼制的聚落典型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杨公风水曾祥裕】
游览古村后,深感一个宗族兴旺发达,既受环境风水影响,又与崇文重教传统有关 。
杨公风水曾祥裕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