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浅浅深深藏在“人闲”背后的理由,至少包括但不限于这样三个,寂寞、心闲和好道 。
王维《山居即事》是明确说到“寂寞”的,这首诗与《山居秋暝》是完全可以对照参看的,情味是一致的,只不过似乎《山居即事》更显直白一些,但却也是摇曳动人的 。王维《山居即事》诗曰: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
王维的《青溪》诗有云:“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心闲,则更觉清川澹然,恬静纡缓 。这样的情味,正如同南宋辛弃疾名句“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
而王维《终南别业》诗自述云: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文章插图
图片拍摄:王远平
这里,王维对于他的“空山”之感给出的理由是“颇好道”,于是每每独行空山,“偶然”与山林间的“野老”谈笑,而最常态、最诗意、最远方的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对上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的大揭秘 。这也就是说,探明王维的心迹,关键处、紧要处还是这中间的四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兴来每独往”是说率性而走,王维这样写很有追慕阮籍的意味 。《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但王维又是“无可无不可”的,于是并没有“穷途之哭”,而是潇潇洒洒地“坐看云起时” 。而这个“坐看云起时”其实也暗含了追慕陶渊明的意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曰:“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这段话是说,拄着拐杖随意走走,时时抬头看看风景 。那山间自然生出云气,高远缥缈;那飞鸟翩翩还巢,自由盘旋 。夕阳西下,阳光黯淡,却仍留恋这山色美好,手抚孤松,徘徊在这山间孤松下 。其实综合二者而言,无论阮籍的“独驾”还是陶渊明的“孤松”,王维钟意这样的典故,也是契合了这文人典范阮籍、陶渊明等人的清高孤独与孤寂,这也就是后世北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所表达的“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 。
除了以上解读的这些诗歌,王维表达与“空山”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还写到了“空林”“空谷”“空峦”等 。如王维《早秋山中作》有云:“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王维《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有曰:“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王维《东溪玩月》(一作王昌龄诗)有云:“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 。”这样的三首诗,“空林”“空谷”“空峦”等所摹写的实则仍是“空山”,点明的是“悲”与“寂寞”、“寒”、“清”与“幽”等凄清感受,不仅独处如此,与朋友交往也毫不例外 。这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王维与现实生活的巨大疏离和明显分割——他未必完全活在自我、自主的世界里,但他清雅秀美的诗句总是完全创造出另一番天地,而在这一番心灵天地,王维是排他的,孤傲的,孤寂的 。因此,王维的这种空灵、枯寂的秀雅“空山”书写,具有无比的、黑洞一般的吸引力、吞噬力,让人不知不觉心生欢喜,又在欢喜里迷失,又在欢喜里沉溺 。这便有可能就是我们之所以喜欢王维诗歌的终极秘密所在吧 。
- 色季卡山口风水
- 贵州为什么叫黔
- 宣布不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国家
- 冰淇淋和雪糕有什么区别
- 低筋面粉和低筋小麦粉一样吗
- 玉米粉和玉米淀粉一样吗
- 生日农历和阳历怎么看
- 12岁生日有什么讲究
- 身份证和银行卡放在一起会消磁吗?
- 武夷山在福建哪个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