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治|欧美人工智能监管政策的新趋势( 二 )


在美国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调整方面 , 拜登政府任用了知名反垄断专家莉娜·汉(Lina Khan)担任FTC主席 , 麦莉蒂斯·怀特柯(Meredith Whittaker)负责AI Now研究所 , 并邀请资深人工智能危害研究学者苏莱希·文可塔苏波莱曼年(Suresh Venkatasubramanian)和拉希达·理查德森(Rashida Richardson)加入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 , 启动一系列关于生物识别等有害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活动 , 以推动人工智能权利法案的制定 。
恩格勒认为 , 上述这些政策安排显示拜登政府正在趋向与欧盟相类似的人工智能监管目标 , 并且在具体行动上也变得更为积极主动 , 客观上将加强欧美双方在人工智能治理政策上的一致性 。 但是 , 双方还可以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 特别是在遏制人工智能危害方面形成共同的定义和治理方法 , 为达成长期政策对标奠定基础 。 首先 , 应当推动双方国家标准机构之间实现更多的人工智能数据共享 , 以及具体监管机构、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 其次 , 双方可委派特定人员组成一个国际人工智能监管协调机构来推动双方政策对标 , 并就如何避免规则冲突向各相关方面提供建议 。 在此基础上 , 双方可继续致力于实现一致的人工智能系统审计程序和标准 , 以及通过对人工智能系统的联合实验、测试等方式来促成更有凝聚力的监管行动 。 接下来 , 美国和欧盟还应该考虑将监管合作融入TTC协商议程 , 为更广泛的全球治理做好准备 。
【全球数治|欧美人工智能监管政策的新趋势】美国和欧盟前期在人工智能监管政策方面的思路差异主要源于其产业发展实际状况的差别 , 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 。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从技术研发、数字经济层面逐渐扩展到国际规则制定层面 , 双方意识到国际协同治理的重要性 , 在具体监管政策上开始趋同也属意料之中 。 当前 , 全球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爆发期 , 各国各地区纷纷出台人工智能战略 , 而监管正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工具 ,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亦是实现利益共赢的理性选择 。 同样作为人工智能大国的中国 , 也应考虑积极投身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治理合作与标准制定 , 重视AI伦理 , 加强AI治理 , 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和规则话语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