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蓉城”第一题,成都赶考超大城市智慧化防疫( 二 )


“您好 , 请问你2月20日去到过棕榈大厦吗?我们这里有一条数据下发下来 , 我们需要核实一下 。 ”日前 , 接到经过平台形成的精准排查数据后 , 工作人员逐一进行电话核实 , 及时完成重点人群的排查工作 。 对联系不上和不配合调查的人员 , 工作人员将及时转流调专班作进一步核查处理 , 确保疫情风险排查不漏一人 。
据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 , 根据本轮疫情特点 , 平台针对高风险场所、重点人群排查管控业务需求 , 在排查信息系统中建立了“成都220棕榈泉大厦”等19个风险人员排查专题 , 将多个来源的风险人员数据 , 与公安、健康码系统等进行比对进行信息补全 , 通过“排重不去重”的方式形成精准排查数据下发 。
此外 , 风险区的划定也借助了大数据的力量——点击确诊病例“一键轨迹全显”按钮 , 可以在大屏中直观地查看一个或多个病例的轨迹叠加情况 , 并提供风险区划定推演 , 通过地图圈选可计算面积和范围内的小区、特殊人群、业主数量 , 并匹配周边隔离酒店、防疫物资、核酸采样等资源 , 为风险区科学划定提供支撑 。
AI赋能
探索“智慧蓉城”新场景
对成都而言 , 作为“智慧蓉城”的首个应用场景 , 成都市疫情防控平台还有更重要的意义 。
“更多细而又细的工作 , 发生在普通人看不见的‘战场’ 。 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多跨部门的合作 。 ”疫情防控平台建设专班的成员谈到 , 数据的汇聚共享涉及到不同领域的海量数据 , 需要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各类医疗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化的碎片化数据 。
经过多轮数据需求协调对接 , 目前全市疫情主题数据库已汇聚海关、边检、机场、卫健、疾控、公安、社治等省市11个部门96类业务15亿条疫情防控数据 。 在此基础上 , 通过汇聚各类数据信息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 , 开展科学的数据分析和利用为各领域科学研判、防控指挥、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
而在此基础上 ,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凸显了其价值 。 以核酸检测点位为例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采样点是否拥挤 ,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采样点调度等问题也纳入了系统设计中 。
“目前全市8000多个大规模核酸采样点已经全部统一编码 , 并全部上图 。 一旦某个采样点启用 , 且排队人数过多 , 点长可立即在‘蓉疫控’小程序上将采样点标记为繁忙 , 指挥部在大屏上马上就能知道采样点能力超限 , 可立即进行资源调度 。 ”据悉 , 未来平台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 , 对核酸采样点排队视频进行分析 , 自动判断核酸采样点的繁忙程度 , 同时还将向社会公众开放核酸采样点的排队情况 , 供公众选择前往 。
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坦言 , 疫情是“大考” , 肯定也有“打分” , 也要“订正” 。 这其中 , 有市民的感受评价 , 也有主管部门自己发现的瓶颈与不足 , 更多的是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积累的经验 。 “疫情的监测、上报、预警、预测是否及时 ,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做出科学判断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 相关部署是否有坚决落实……这些都需要回顾与反思 。 ”他进一步分析道 , 以疫情防控为切入口 , 成都还需不断完善平台建设以应对更多挑战 , 着力提速城市治理能力建设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彭祥萍
编辑 陈怡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