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38岁高中学历三轮车夫读复旦博士的蔡伟,现状如何?( 三 )

裘锡圭先生是古文字学泰斗 , 在学术圈内 , 裘先生的严谨务实 , 是出了名的 , 他和蔡伟的结识 , 算起来已有十余年 。 1995年蔡伟还在自学期间 , 就给裘先生写过信 , 他至今保留着裘先生的回信:“你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 , 不计功利 , 刻苦潜修 , 十分钦佩 。 ”

1997年1月 , 裘先生在《文物》上发表文章《<神乌赋>初探》 , 文中提及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篇目《神乌赋》 , 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 。 蔡伟写信告知“佐子”应读为“嗟子” , 亦即“嗟嗞” , 是叹词 。 后来裘先生就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 , 发表了《“佐子”应读为“嗟子”》 , 称蔡伟“其言甚为有理” 。 从此 , 裘先生开始格外关注蔡伟 。

2003年之后 , 蔡伟在国学网陆续发了一些文章 。 “他写东西不多 , 很谨慎 , 难得的是 , 能把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起来看 。 ”裘先生说 , 蔡伟一些想法很有见地 , “比如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亘’ , ‘亘’通常认作‘恒’ , 从词义上讲不太好理解 , 蔡伟提出 , 楚简中常把‘及’写成‘亘’ , 有终极的意思 。 对我很有启发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